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学理论的学科发展要求教材不断出新,以达到对文学理论的更有效的把握。《文学理论新编》中博大恢宏的学科框架、严密缜微的致思方式和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是更好地把握文学理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30年文学理论的两种解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30年,中国文学理论经历了两次解放:第一次是以去政治化为起点,使文学理论获得了独立的学术身份;第二次是以跨学科化为标志,解除学科束缚,扩展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建立了文学理论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广泛联系。当前,文学理论在反思学术体制与人文知识之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寻找新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大问题。新时期文学理论在指导思想的选择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也相一致。学界有种意见,认为当今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应以"‘现代性’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现代性文学理论"为目标,这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张是很不一样的。"现代性"是个多义的、模糊的、理解分歧的概念。以"现代性"来指导文学理论建设,其根本缺陷是丢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丢弃了文学理论价值系统的先进性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个环节组成.本文切准当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以教学活动四要素为系统,以实际调查为依据,分析和反思当前文学理论教学的现状,以促进文学理论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课程的危机和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都与文学理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其实践性的品质有关。要真正走出目前的危机与困境,单纯依靠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与教材建设是不够的,必须以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为突破点,加强实践性的研究与探索,强化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建构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政治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始终在场。政治以“参照物”的身份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理论人性论、主体论的第一次转型,以“蕴藏物”的身份存在于“语言论”转向过程中,以“价值物”的身份彰显于“文化论”转向中。从政治维度考察三十年文学理论的转型,可以清晰地发现政治或从外部,或从内部纠缠、影响着文学理论的形态变迁。  相似文献   

7.
董学文、金永兵等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一书是近年来一部总结和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力作,它以科学的精神探究文学理论的发展,以科学的理念探究文学理论当代形态的逻辑,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具有指导价值。文学理论教学要依据教材,突破教材;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案例分析要大胆吸纳大众文化热点问题;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创新文学理论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内容之一,是考察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讲述。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最具有代表性。《文学理论教程》作为审美文论思潮的产物,以崭新的理论命名,富于创造性的体例框架以及对于中西方文论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等,完成了对新时期之初文学理论讲述模式的超越,实现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与局限主要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体例的过度追求,抑制了对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名词术语的密集使用增加了教材的费解程度;个别语病降低了人们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性的全面展开,知识分化已然侵入到了学科的内部。这种现代性的知识分化在有效地组织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不妨说,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现代性的知识生产体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悖反。此一现代性的吊诡较为明显的表现在,文学理论研究者难以获取有效的"知识"以成为"文学理论家"。这种境况之下,19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总是此起彼伏,而应对它的重建虽然已经展开二十余年,却也难以奏一时之效。然而,在追问什么是好文学理论的同时,以"接着说"的方式来重建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合法性,就有可能开启一种新的希望。因此,值得学界投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学理论研究的当下文化性特征为切入点,结合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研究文艺学探究性学习理论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一、从课程性质、学生现状、培养目标的联系中确定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文学理论是高等学校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文学理论是一定阶级的文学观点和美学理想的理论形态,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具体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征。我们讲授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革命的战斗性,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文学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可以使我们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薰陶和科学方法论的训练。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是当前的一个学科热点问题,但是,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是为了使文学理论成为具有文化指向和精神指向的能动性的生命有机体。因此,中国文学理论就不仅指涉一种知识体系,还指涉一种"知识生态",从"知识生态"着眼,中国文学理论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文化气质。所以,文学理论的创新就不单单是知识创新,首先需要一种"维新精神",即与"性"、"命"的融通,这种维新就是"生命创新"。文学理论的"维新"超越于文学理论自身,以"天下之公器"的公共意识接受"天下之公理"的"变"的激发和重建,从而使文学理论对内与对外都充满着生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当今大学《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力陈文学理论严重脱离文学实践之种种弊端,提出了“从文学实践中来,到文学实践中去”的思想,努力探索一条摆脱目前文学理论教学中教师难教、教了难用,学生难学、学了难用的两难境地的途径和方法,理出了从文学创作实践、文学鉴赏实践和文学批评实践这三大实践统领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新思路,赋予文学理论以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实践色彩,提高了文学理论品位,增强了文学理论的活力和魅力,从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和文学理论水平,使之成为新世纪里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新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学理论聚焦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以"美人之美"为宗旨,以跨学科的、开放的、动态的视野挑战普适性文学理论,注重多元性、差异性和不可规约性。进一步阐述民族文学理论的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既把握各民族文学的共性,也注重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认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性是其主要出发点;同时,民族文学理论是跨学科的,要求研究者立足于文学学科,以宏阔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要求我们在编订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同时又不乏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教材以及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加强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库恩的"范式"理论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系列演变与转换具有重大意义,文学理论研究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思维逻辑和不同的范式,以自由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学理论现代范式,用同一性逻辑的思维彰显出一种启蒙的理性精神;而在后现代范式中,则出现了文学理论研究的颠覆性思维,即:差异性逻辑,其与同一性逻辑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质疑为特征、批判自由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表征。这种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型,使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其中,记忆范式、空间范式和文化政治范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多元化的视角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课程是高校文科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是学习其它文科课程的基础.无论是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其它文科课程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都或隐或显地以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文学理论除了其理论性之外,实践性亦是其应有的品格,也是文学理论教学应有的品格.只有重视实践性,并尽可能立足本土,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文学理论的教学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自性研究缺失、相对主义与个人主义偏执,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谓文学理论的自性,指的是文学理论独特的规定性或自身的构成性。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一直对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很少给予应有的关注,由此造成了文学理论的批评化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异化,文学理论研究的学院化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空疏化,文学理论的批判性、乌托邦性偏重与文学理论的失效。而以反本质主义为标榜的相对主义偏执,则有将文学理论建设导向虚无主义、唯事实主义、无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难度与深度。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从思维、意识、兴趣、实践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于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