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李仲生  黄同成  谢兵  陈智 《考试周刊》2013,(67):136-138
针对现有可视化教学演示系统底层代码已经被封装好、不适合算法演示等不足,基于VC和Open-CV,引入一种可在效果图像、算法和关键代码三个层次实现可视化的教学模式,包括PPT图片或动画演示、验证深化演示、引导验证演示三个子模式,能满足演示、修改、钻研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满足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需求,设计实现了一个以数据结构经典算法为主体的双边教学实验平台,可以支持教师的算法动态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自学推导。该平台通过图形化、虚拟化的方法逐步展示经典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和计算过程。同时为便于学生理解算法,避免界面化技术产生的工程代码对算法代码的干扰,该平台提供控制台代码展示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控制台和界面实现双向输入或输出。该实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课程中经典算法的设计思想,设计策略,时空复杂性以及实现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学生在学习此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对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等问题,基于Matlab GUI仿真平台设计了一款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演示系统。该系统涵盖了运算、卷积、傅里叶变换、信号采样与重构、数字滤波器设计等经典算法以及语音信号处理综合案例。在教学演示过程中,该系统可灵活地进行参数调整,并可生成可执行文件,方便教学应用演示,同时有利于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板书式教学和组态式教学软件在直观性和趣味性方面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据结构三维动态教学系统。系统以VC/MFC+OpenGL的混合软件开发方式实现,具备简单、直观、易用并且交互性良好的特点,还利用Windows多线程技术实现了算法演示步骤与代码当前执行行的同步关联运行。课堂教学应用表明,达到了改进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演示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Matlab的GUI编程方法研制出"信号与系统"实验演示系统.该系统设计了20个实验项目,覆盖面大,可实现计算过程的可视化与良好的人机互动,生动形象地显示了"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不易表达和难于表示的内容.通过示例表明: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融入生动的演示实验,改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课外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抽象、难理解等问题,同时为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引入实际应用中,在VC++的环境下基于OpenCV设计了一套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演示系统。该演示系统不仅涵盖了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大部分经典算法,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变换、图像分割、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复原和图像形态学处理,而且集运动目标提取、运动目标跟踪于一体。该演示系统具有参数调节灵活且系统扩展方便,而且软件可转化为exe可执行文件,脱离VC环境运行,方便教学应用演示。通过该演示系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图形绘制技术课程以往实验设计中存在的覆盖面窄、原理理解困难、程序实现难度大以及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设计了“真实感图形绘制演示系统”综合性课程实验。该实验贯穿于理论教学全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真实感图形绘制中关键理论的直观理解,促进学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并提升学生图形系统开发能力,激发学生对图形绘制技术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有益途径。而将知识"推送"给学生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校园网教学的效率。根据校园网学生管理和资源构成的特点,提出一种以学生个性化教学需求为目标,采用智能推送技术从校园网提取知识并"推送"给学生的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方法。该系统借助上网认证系统与校园网集成,首先从校园网认证系统中获取在线学生的身份信息,建立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程学习需求的教学推送模型;其次根据个性化的教学推送模型,并结合多种智能推送算法,从校园网各种数字资源中提取相关的教学知识、学习经验知识以及兴趣知识等,利用认证系统将知识推送给学生学习。基于知识推送的网络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学生使用校园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图像的生成和算法处理,该课程最大的难点在于算法理解。对应《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材,设计开发了一套算法演示系统,通过人机交互和算法的动态演示,实现可视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0.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工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知识面繁多、难度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如何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难点。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满足电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本文对基于分组教学模式在"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组学习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对高电压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物理光学"课程是光电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该文针对"物理光学"课程概念多、公式多、难度较大等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密切联系自然现象和生活、交叉物理学史、课堂演示实验、问题引导和教学内容拓展等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情境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结构组成。由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同时缺乏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评价方式,因此本文提出将OBE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习结果产生"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结果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高校教学经验,将"微课"引入到课后学生辅导中,利用视频点播系统支持微课的整理和播放,为学生在课后学习课程内容提供保障和支持。通过应用验证发现,以视频点播系统支持的微课视频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对于起点较低的职中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多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1 多做演示实验 职业中学高一级的学生,因尚未学习立体几何,对学习制图,难度较大。讲到投影规律、组合体三视图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为教学提供很大的方便。如利用幻灯机,太阳光演示点、线、面投影规律,视图、轴测图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兴趣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影响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兴趣的主要因素,并且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和网络传播特点制作信号处理的立体动画库,用于信号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该动画库有助于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可供教师在编写多媒体课件时直接引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时调用播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信号处理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不再是简单地多图片或多视频,还要充分结合动画技术,动画设计就成为多媒体教学制作中的重要内容.充分地利用动画技术不仅要应用于图像与视频的播放,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讲解及演示过程中,讲解更透彻,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飞机飞控系统教学中,通常以曲线形式显示飞机的姿态、舵面等数据,直观性不强,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基于P3D平台,设计了飞机飞行航迹数据回放演示程序,能够直观地将飞机的飞行姿态、舵面等数据以真实形象的三维场景表现出来,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周冶 《华章》2012,(33)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中“教”与“学”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传统模式教学为:理论部分授课过程刻板、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授课效果不佳.改良模式教学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以及动画演示进行教学理论讲解,生动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微课程"概念和特点,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的需求、优势两个方面出发,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得出:演示实验"微课程"化是切实可行的,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进行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编译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算法体系复杂等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VS2010的C#设计实现了一个编译算法动态演示系统,对该课程中的大量算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