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时辉 《云南教育》2004,(31):17-17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美国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野生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链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2.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根据编者意图及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教学本文若采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明理”的方法,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又利于逐层探究,深明其理,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置境设疑,整体感知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郁郁葱葱的森林画面穴镜头作由近及远的掠影式拉动雪,…  相似文献   

3.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这篇课文引发出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它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狼和小羊》(六年制小语第四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狼想吃小羊,但是没有理由,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逻辑的训练。教给学生对任  相似文献   

5.
《会摇尾巴的狼》是一篇寓言,课文讲一只掉在陷阱里的狼用欺骗和威胁手段让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上当受骗。课文抓住狼的狡猾,诡计多端和老山羊忠厚,善于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7.
这篇课文通过狼与羊的几次对话,说明狼的狡猾凶恶和羊的目光犀利,头脑清醒。课文的着重点是理  相似文献   

8.
隋红军 《小学语文》2013,(1):109-110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不同的思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由此而引发的各界人士的思考两部分组成:一至五自然段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了一只“不留余地”的狼追捕羊、  相似文献   

9.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按课文顺序教学似乎就是常规.然而在主体性课堂中,往往既要根据文章结构特点,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0.
抓住对话 设计教学──《狼和小羊》教学构想建水县第一小学何跃波《狼和小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此文时亦可抓住对话来设计教学。一、从对话中领会“人物”的各自目的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了解狼和...  相似文献   

11.
一、动画激趣,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动画(间隔播放)——狼走向小溪边和小羊在溪边喝水。师:(作惊讶状)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啦,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板书课题:狼和小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音,读通顺语句。2.师:谁愿意把每一个自然段读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生字的音是否读得准确。3.议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针对内容质疑,师生共定目标师:对这个故事,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提问,师帮助整理板书:狼找了哪些茬儿?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茬儿?结果怎…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狼和小羊》一课是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伊索寓言》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狼和小羊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 ,告诉他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 ,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民思维入手 ,按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好课例。(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课文的第一小节后 ,结合班级实际 ,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使学生理解“故意、借口、温和、可怜”等词语 ,知道狼的三次借口分别是什么以及小羊…  相似文献   

13.
《会摇尾巴的狼》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特点,可主要采用创造情境教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一、创设情景,激发兴激1郾多媒体出示动画课件:一只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老山羊从这里路过,此后,狼和羊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随动画演示课文,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2郾揭示课题,进行质疑。3郾漫谈:联系已学过的课文《狼和小羊》,说说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有两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和《会摇尾巴的狼》,两篇略读课文:《群鸟学艺》和《七色花》。教材修订后,课后题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谈谈课后题变化的大致情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通过整合、重组,题量有所减少,重点更为突出。主要变化有以下四点。一、规避烦琐分析,落实感悟体验如《会摇尾巴的狼》第2题:“从课文中找出狼对老山羊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而修订前的题目是:“默读课文,仿照例子,从课文中找出狼对老山羊说的话,先提出问题,再思…  相似文献   

15.
《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掉在陷阱里的狼,哀求老山羊救它,但老山羊没有上当受骗,凭着自己锐利的目光和清醒的头脑,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袁瑢老师教《狼和小羊》一课,抓住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寓道于文,善问,精讲,巧练,在低年级的讲读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了知识和智能的关系.听了她的课,受益不少.《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里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它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了小羊.下面以第二教时中的一个片断为例,谈些个人的听课心得.  相似文献   

17.
《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最明显的表达方法就是对比。如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和狼鹿异位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四处写鹿群变化的数据。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紧扣文中的对比和数据,并以此为突破口,巧妙衔接,引导学生“读读”“对对”“算算”,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和数字的内在联系,从而充分领悟课文的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作者按照“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旨在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是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五册有一篇题目叫《会摇尾巴的狼》的课文。课文讲的是 :一只狼掉进了陷阱里 ,一只老山羊从井边经过 ,狼乞求老山羊把它救上去 ,老山羊没答应 ,离开了。课文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是 :不要怜悯和救助恶人。通过寓言故事教育孩子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是我们惯用的教育手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的价值观念也会变 ,以我们几千年不变的寓言故事和价值观模式来束缚当今的儿童 ,将我们成人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强加给儿童 ,迫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期望去想、去做 ,似乎有些不妥。如果拿这篇课文给孩子们自己读 ,让他们讲讲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