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ers(1984)的“鸟啄次序”融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的融资行为的理论背景。但是,在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控制权行政配置的情况下,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行政许可性、融资数量及方便性方面的考虑,这也导致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实践出现之初融资次序的颠倒以及对股权融资的偏好。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候,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5.
"制器之器"被称为晚清"工业建设最重要的新理论",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学界已知"制器之器"理念最早提出者是容闳,并且他也是第一批"制器之器"引进过程中的全程参与者。但是对于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形成过程、具体内涵及如何成为晚清洋务派的共识等,尚需进一步考证与梳理。通过检索晚清时期涉及"制器之器"的文献,对容闳科学与机械工业背景的考察,还原了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内容,以及如何影响了洋务派中坚并推动实施的过程,最后初步探讨这一理念为何在晚清难以全面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6)
《玉狮坠》为清代康乾年间著名戏曲家张坚所写,广泛流传,有乾隆朝刊本存世。而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嘉业堂抄本《玉狮坠》,仅见于《嘉业堂藏书志》,为海内孤本。该抄本与清乾隆刊本有诸多不同,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明阳为近现代天津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明刻罕传史料书为收藏重点,是近现代夫妇藏书家的典范,目前所得知的刘氏藏书下限为民国二十五(1936)年。随着古籍普查的逐步深入,刘氏藏书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将对津冀地区藏书史的研究添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刘二苓 《科教文汇》2013,(4):189-189,200
刘明阳为近现代天津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明刻罕传史料书为收藏重点,是近现代夫妇藏书家的典范,目前所得知的刘氏藏书下限为民国二十五(1936)年。随着古籍普查的逐步深入,刘氏藏书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将对津冀地区藏书史的研究添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李调元,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堪称百科全书式学者的典型代表,更是被后人尊为“川菜之父”.李调元出生于“一门四进士,两院三翰林”的书香世家,在父亲李化楠的耳濡目染下,他自幼饱读诗书,加上超群的记忆力,7岁时就能吟诗作对.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李调元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兼文选司、翰林院编修、文选司员外郎、广东副考官.在吏部任职期间,李调元手不释卷,饱读大内典籍和御库秘本,并进行抄录,使“内府秘藏,几乎家有其书矣”.去职回籍后,他建起了万卷楼,世人称之为“西川藏书第一家”.李调元的一生都以读书、写作为乐,著述颇丰,《醒园录》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晚清科学小说呈现了大量关于科学技术和新器物的想象,这些技术、器物大多与"电"和"化学"两个概念紧密相关。对照科技史史料,不难看出这些技术想象同科学发展和科学交流间有着密切关系,呈现出晚清文人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塑造了科学小说这一传统的桃花源式想象、对西方科技的体验与了解、仙道奇幻三者融合的产物。小说作者通过寓言式的书写,借"科学"之名创造了一个个乌托邦;而在小说虚构性的保护下,对"科学"的想象使处于精神与时局双重交困中的晚清文人,能够预先体验民族复兴之远景,藉以自我疗伤。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制夷-悉夷-师夷"的思想路线。本文在西医东渐下,整理出晚清思潮的变动。探究我国晚清时期的思潮变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晚清思想。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丢失《奈端数理》译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扬宗在《晚清科学译著杂考》一文中引丁福保言:《奈端数理》“后为大同书局借去,今已不可究诘。”王扬宗又因之断言:“《奈端数理》可能还在天壤之间”。近读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其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初稿于1902年)中有一小号字夹注,言及《奈端数理》译稿之命运。兹录之以下: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雷氏家族,它专为皇家进行宫殿、陵寝、园林以及衙署、庙宇等的设计和修建工程。从康熙到宣统的200多年时间里,这个家族设计督造了清廷的几乎  相似文献   

14.
阐述早期海派与晚清现代通俗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赵之谦(1829-1884年),晚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咸丰六年举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  相似文献   

16.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杜慧敏 《科教文汇》2009,(23):237-238
晚清小说期刊在域外小说译介中将其读者定位为需要启蒙、需要教育的社会群体,表现出非常普遍的启蒙立场和现实关怀;而小说期刊读者却要求域外小说译介仍然按照通俗文学的消闲定位来发展。两者的相互“协商”,实际上使晚清小说期刊译介具有了“以无功利心的审美消闲为主、兼及风教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海源阁》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藏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古文献之一。因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驰名中外,为国内外文化界所羡慕。本文介绍了《海源阁》藏书的来源、保存方法、散佚及《海源阁》重建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但也有不少地方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东的饮食概况,试就从饮食文化这一角度对小说作一粗浅分析,并从中透视出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山东这一地区的饮食特点极其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藏书剔除是图书馆整体工作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经历了院校合并后,为优化藏书结构,藏书剔除应是图书馆合并后的首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为满足师生对图书的需求,每年不断增加新书的入藏量,保持图书馆藏书动态体系,提高藏书的利用率,藏书剔除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三峡大学图书馆逐步形成自己一整套藏书剔除工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