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通讯、消息写作,细节的不可或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稿件的生动、形象、传神,决然离不开细节描写。有人甚至把细节称作新闻稿件中的“小精灵”。有些新闻的题材很重要,表述也很清楚,满准确,甚至不乏新鲜的思想和见解,可就是不感人,不抓人,干巴枯燥,索然无味,症结何在呢?原因之一,便是缺乏细节。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是客观事实的再现,一点一滴,一枝一叶都不能编造,细节材料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采访获取。许多稿件之所以缺乏细节描写,与作者在写作中不善于筛选运用典型细节固然有很大关系,但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采访中没有在寻找挖掘细节材料上下功夫。采访中,弄清五个W往往  相似文献   

2.
金宇 《新闻世界》2013,(7):18-19
【摘要】记者是新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闻现场“透露”的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而记者要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其中细节至关重要。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言,通过细节描写,让新闻内容丰富且有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3.
一名记者一生中采访人和事的经历难以数计,能够经久不忘的不可能太多。我们一行8人,从2月16日至3月3日,赴武钢采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典型经验,时间虽不长,却留下多种体验。不过,面对37篇(幅)、25000多字的见报稿,我们感到的是诸多遗憾:有的稿件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的稿件比较单薄,有的稿件提炼观点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一名记者一生中采访人和事的经历难以数计,能够经久不忘的不可能太多。我们一行8人,从2月16日至3月3日,赴武钢采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典型经验,时间虽不长,却留下多种体验。不过,面对37篇(幅)、25000多字的见报稿,我们感到的是诸多遗憾:有的稿件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的稿件比较单薄,有的稿件提炼观点的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也。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往往一草一木,一招一式,一个表情,一句话语,恰恰能最准确有力的表现其特征与境界。就像鲁迅先生所言:“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恰恰在这一点上,极易被我们的采编人员所忽视。许多新闻稿件和节目就是因为缺少细节而一般化、庸俗化,不生动,不感人。细节在新闻稿件与新闻节目中有深化主  相似文献   

6.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新闻要有可读性,才会有人看,只有有人看的新闻,才谈得上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篇没有生动细节的新闻稿件。就没有可读性,就不可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同样一张图片所定格的瞬间不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讲就是图片不好看,也是浪费版面。用文字表达一个新闻事实,关键在于记者在还原新闻事实时,如何将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细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7.
审核稿件,是稿件寄往编辑部之前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般说来,我们在采访和写稿过程中,已经比较注意对基本事实的核对证实,但是,对于有些技术性的细节,有时还是注意得不够。因此还常常出现漏洞。因此,必须以一丝不苟的精神,来审核稿件。一查字词。有一篇《培养新苗的园丁》的文章,有这样一段描写: “初秋的夜,显得格外寂静,忽然,传来‘欧欧  相似文献   

8.
姚丽 《新闻窗》2014,(6):90-90
期刊编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收到稿件到出刊一般要历时三个月左右,之所以要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和留意的问题,下面就本人的编校感受做一总结,借以抛砖引玉,与编辑同人共勉。 一、收稿要注意的细节 在每本期刊的网上的用稿须知上都会注明对所收稿件的要求,包括稿件的字数,作者个人信息,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的格式等。  相似文献   

9.
三校过程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每一校次中,依次以作者、编者、读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地修改润色稿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兼顾细节和全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谈编辑改稿     
编辑修改稿件时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消除原稿错误,把稿件修改好;另一种可能性是在修改中产生错误,把稿件局部改坏了。编辑修改稿件时,要清醒估计到这两种可能性,尽力争取前一种可能,避免后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刘维石 《传媒》2011,(7):69
精品稿件,是一张报纸的拳头产品;精品稿件,也是新闻采编人员追求卓越的标志。一张没有精品稿件的报纸必然是平淡的,一个没有精品稿件的采编人员也是平庸的。精品至少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行业特点、完整的新闻要素、典型的新闻事件、生动的新闻细节、精美的新闻语言。一篇精品稿件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团队精心策划、记者精心采写、编辑精心加工的结果。可以说,精品稿件凝聚了整个编辑部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以及记者的敏锐观察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细节的运用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受众心理,善于捕捉细节,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用朴实生动的细节去撩拨读者的情感,用丰富的色彩和个性来反映主题,是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笔者对新闻细节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该文以中新社多媒体采编平台与中新网多媒体采编平台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现了两平台间稿件跨平台流转功能。首先介绍了前后台交互技术SpringMVC,新闻稿件国家标准CNML和基于HTTP协议的HttpURLConnection工具类;其次设计并实现了跨平台稿件数据流程并对部分实现细节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该种流转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一种。它是稿件作者在深入采访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写作手法精心构思而成。这种报道形式不同于消息等体裁,它具有细腻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先进事迹等,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很容易吸引读者把稿件读下去,让人读后往往被稿件中的人物事迹所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出一种学习先模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万建辉 《新闻前哨》2013,(3):47-47,85
国家领导人来地方考察的报道,近些年来一直由中央新闻单位发稿,稿件多以工作性内容为主,有成熟的套路和稳定的程式。地方媒体报道国家领导人活动,多转载新华社稿件或本省省级党报稿件。在中央宣传部门近年对新闻媒体提出"走转改"工作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固有模式,增加对工作内容以外的个人活动细节的报道,真实展现国家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字新闻报道,不仅要写明白,还要写得生动、有趣,要有画面感、有现场感。"窥一斑而见全豹",挖掘细节增色新闻报道。本文辨析了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与文学创作中的不同,论述了细节描写在提升媒体品质、稿件品质及标题制作中的地位及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是纸媒的重点稿,如何能让重点稿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稿,本人在多年采访实践中感悟到,人物稿件的写作要用细节说话,抓住人物个性,才能成就一篇好稿。  相似文献   

18.
林清 《今传媒》2010,18(9):140-141
本文结合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浅谈编辑工作的基础理论修养,包括对编辑职责、修养、专业知识的强化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的处理方法,包括对稿件的处理方式、及时与作者沟通等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编家应有笔如刀--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不同作者又有不同的艺术追求、表达习惯和文字风格.因此,文学稿件在编辑加工时,除了按照一般稿件的要求处理外,还应考虑文学稿件的特殊要求.它具体表现在结构加工、情节加工、细节加工和语言加工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在新闻报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掌握好“对比”这个武器对通讯员提高稿件质量有很大帮助。“对比”的内容为: 其一,拿见报稿和底稿对比。有的通讯员把写好的稿件一寄出去,底稿也就不知去向,这种写稿作风是不严谨的。底稿是作者写作水平的真实体现,是作者的原始构思。稿件若是被报刊采用,作者应把底稿拿出来和见报稿认真对照比较一番。编辑可能对稿件修改了语句字词或者标点符号,编辑也可能把稿件的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