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德智双馨 师生竞功——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中学概览  相似文献   

2.
《教育传播与技术》2010,(2):F0003-F0003
真光小学围绕“真诚守信、活力阳光、手脑并用、德智双馨”的办学目标,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拓展型课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德育定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问题,高校德育是不可忽视的领地,而高校德育如何定位,又是回应时代挑战的一个基本认识和基本理论问题。 一、德育在教育中的定位 过去有些人认为“德”与“智”是对立的、矛盾的,倾向“德”高于“智”的呼声较高。现在又有另一种倾向:“德”是空的,“智”是实的,“智”是高于“德”的。因此,要做好德育工作,需要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德育在教育中的位置。 商品经济曾给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德育以极大震动,市场经济理论的明确提出再次把这种表层的震动引入深层的思考。当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两种认识干  相似文献   

4.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全面实施,如何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提出“德智融合”思想,为语文学科育人指明了方向、载体与途径。“德智融合”,是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德智融合思想,要做到三点:“德智融合”的旗帜上是大写的“人”字,“德智融合”的课堂有涌动的生命活力,“德智融合”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大先生”。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们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引领学校发展,重视精细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以“人人成才,人人能成才”、“尊重心灵,以德养智”为核心的“成才教育”氛围。精细化班级管理、自主教育、生活体验式的特色德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自古至今,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大教育家孔子在《大学》中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这个“德”就是要求人们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品质。要养成这些优良的品质,孔子进一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好了身,就是做好了人;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那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德育为先,教育好学生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杨艳 《黑龙江教育》2000,(10):14-15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所谓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爱因斯坦则更坦率地指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现代心理学家也把“性格”视为“人格”“个性”的同义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注重人的发展,必先以成功的性格教育作为先导,因为性格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联丰小学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师生德智双馨,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面向未来,创世纪人才成长园地"为办学目标,创办一流学校,创造一流教育质量,赢得了一流的社会信誉,形成了"严谨、准确、务实、爱生" 优良教风,"勤学、勤问、勤思、勤练"的优良学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部与全国少工委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西藏错那市幼儿园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德塑人,以爱育人”的办园理念,培植了“以德润智,和谐发展”的办园特色,促进了幼儿的快乐成长,为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岚清谈为何恢复“德、智、体”的提法李岚清副总理在1994年第十期《人民教育》杂志撰文说,一度我们的教育方针曾提过“德、智:体、美、劳”,后来为什么只在《纲要》中恢复厂“德、智、体”的提法?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力针。德育的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是在教育主导教师集体长期培养下发展起来的。说到底,教育其实就是“以人教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的重心还在于教师。“以人教人”,顾名思义,即以自身的行为、准则去教育别人。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出了“为师者”的真谛。教师,必须要重“德”,以德为本,身正则德高。“其身正,不令而行”,正说明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以人教人”,必须基于教育者自身的“德”,因为惟“德高”才能达到“教人”的目的。学校教育,五育…  相似文献   

12.
1925年8月,中国教育界曾就中学训育问题开展了一次专题讨论。许多著名教育家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次讨论中,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根据自己多年来对青年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主张。一、“全人生指导”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什么是“全人生指导”呢?概括地说,就是“完成的人”的教育,就是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知、情、意等多方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杨贤江认为,教育应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2020,(6):I0001-I0001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英语学校创建于1973年,现有在职教师82人,学生1695名,33个教学班。学校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发展情智,成就最好自己”为教育理念,架构了完备的“英鹰成长课程”体系,创建了“四有四动”情智教学,形成了英语、科技、足球三大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院校智能装备类专业核心课程“PLC应用与实践”为例,探索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深层内涵和能动作用,尝试建立思政教育更高标准的指导流程和方法,完善思政教育实施过程的协同机制,建立更加可靠的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着眼价值体系、内容体系、项目体系“三体系”布局课程思政框架,依照价值引领、岗位导向、项目重整、课堂升级“四步”流程重构课程思政内容,建立入脑入行入心全方位、课堂内外全过程、校企师生全员参与的“三全”评价机制,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至今,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大教育家孔子在《大学》中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这个“德”就是要求人们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品质。要养成这些优良的品质,孔子进一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好了身,就是做好了人;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那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德育为先,教育好学生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立足班会,正面引导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把班会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主战场,精心准备班会上的教育材料。准备的材料不能是…  相似文献   

16.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建设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就培养人才而言,它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其实质就是教育、培养和引导高校师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培养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柏拉图则主张让受教育者“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与心灵的习惯”。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提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法,说明美育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美育因素,如通过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的教学,都能起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作用。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数学  相似文献   

18.
黄宗华 《教育》2007,(12S):62-62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教育要体现“人本理念”,就要关注个体、尊重生命,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贵州教育》2014,(22):F0003-F0003
自全省实施教育“9+3”计划及“百校大战”计划以来,盘县职业技术学校以“厚德精技.乐业乐群”为校训,确立了“立人立业”的办学理念和“育德技双馨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政府主导、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德技双馨”的市场实用人才为目标,以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探索出一条鲜明的职教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旨在形成一个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还学员一片自我、自由的学习天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具体到成人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