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忻州一中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忻州新兴中学堂,溯源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的忻州秀容书院,迄今业有105年的历史。学校现有教学班级78个,在校生4000人。学校占地面积为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0平方米。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各项设施均  相似文献   

2.
《容美记游》是清代戏曲作家顾彩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写作的。康熙二十六年(1678年),顾彩闻吡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蒋玉渊“极道容美山水之秀,主人之贤”,便欲往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顾彩因孔尚任与枝江县令孔振兹的关系到了湖北枝江,并得知孔尚任所作之《桃花扇传奇》“传扬容美”,“女优恒演”,便  相似文献   

3.
全省四星级的重点学校中,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一位名叫金以诚(时任泰兴知县,后改任镇江知府)的浙江人,在泰兴县衙的东南侧,创办了一所“规制齐备”的新学府——“襟江书院”。这所已穿越143年历史的书院,是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前身。在襟江书院内驻足流连,你不仅能感受到书院独特的静谧、古朴和典雅之美,还仿佛能聆听到100多年前先生们谆谆的教导声,孺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石刻“襟江书院记”中明确记载,金以诚创办该书院,为的是培养“出为名臣,处为纯儒”的社会有用人才,并欲使“士若民……闻圣贤之训,修忠信之…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2021,(2):I0001-I0001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位于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前身是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的循理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其侄孙传檙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  相似文献   

5.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15):74-76
要论上海中小学的历史,敬业中学及前身敬业书院是最为悠久的。如果从书院时代算起,学校发端的历史可远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48年,负责管理上海地区的最高长官苏松太道翁藻和上海知县王侹仿照各地通例倡建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月课文会之所”,不久之后的1770年,扩建后的申江书院改名为“敬业书院”。至近代的1902年,敬业书院改组为敬业学堂,  相似文献   

6.
书院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从宋初到清末,历时近千年,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书院的起源 书院最早源于私人讲学,后经官方提倡、赞助逐步形成为书院制度。据考证,“书院”这一名称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据《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以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考察其功债)于外”。可见官方的书院除刊辑经籍之外,还负责荐举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供皇帝选用和参考,由此便聚集了一批熟悉经史掌故的学者 文士,而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而私人创建的书院有时间可考的应首推建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的张九宗书院,在当时许多书院中具备讲学、授徒活动的书院,据志书记载仅有四所。即:“在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的皇寮书院,“在漳州府,唐陈与士民讲学处”的松州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  相似文献   

7.
陆丰城东南,有座龙山。陆丰县令王之正在《金龙山种树记》中曰:“山不甚高,而地脉隆隆然,蜿蜒磅礴,势若连城复壁。——诚学者之藏修游息之善地矣!”早在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陆丰知县陈冠世于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龙山书院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成为陆丰最早的书院之一,1924年又改为“龙山中学”。从龙山书院到龙山中学的二百多年间,风起云涌,英才辈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主要领导之一的张威,就是当年从该校的学生领袖成长起来的陆丰县委书记。龙山中学师生继承先辈的革命光荣传统,龙起砚池朝北阙,山挥笔柱…  相似文献   

8.
应天府书院是北宋著名四大书院之一,近世以来,其史志研究比其他书院相对滞后。“书院”之名起于唐,但五代以后才真正成为文人士子肄业之所。戚同文五代、宋初的私人学堂,成就斐然,享誉朝野。“书院”至升为国子监学有34年历史。史志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书院发展过程中大量历史事实的澄清问题,北宋中期以后一些地志、笔记等文献记载中史实抵牾的辨伪考证问题,当今学界存在的认知偏颇问题等,亟待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有不少著名学者在江苏的各地书院讲学。清初在江苏书院讲学的诸名师中,以李顒、陆世仪影响最大。李顒(1627~?),字中孚,号二曲,陕西西安人。理学家。曾主讲于关中书院,世称“关学”,与“北学”孙奇逄、“南学”黄宗義并称“三大儒”。康熙七年(1668年),应常州知府骆钟麟之请,南下讲学于时属常州府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每期三个月,昼夜不休。后又主常州延陵书院讲席。讲学各书院时,听者云集,“即宿学名儒,亦退就弟子之列”。其讲学特点有二:一“因人而施”,“资之高下,学之深浅,诱之固各不同”;二诲人不倦,“凡有答问,穹昼夜不倦,必使其人豁然于心目之间而后已。”  相似文献   

10.
国外信息     
1983年日本帝国书院将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文化大革命”前编写的十二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全四册)翻译成日文(翻译成日文前,编者对原书作了修订,并增加了大量插图),作为“世界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发行。帝国书院译者为该书作“序”,评述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不同点,指出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和优点。现将  相似文献   

11.
<正>呼和浩特市启秀中学坐落于呼和浩特市书院西街,原名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分校,创建于2001年。为规范办学行为,它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启秀中学。说到启秀中学校名的来历,不能不联系到它所在的这条小巷——书院西街。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在这条小巷里,曾建有一所著名的学堂——长白书院(后改名为启秀书院),创办者为时任绥远城将军——定安。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研究》2009,(3):F0003-F0003
屠甸镇小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末的“白莲书院”,近千年的悠久历史,使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南宋末“白莲书院”到清中期的“崇道堂”,经清末废科举兴新学,1905年正式改办“公立石泾两等小学堂”,1912年更名“崇道小学”,解放后正式命名为“屠甸镇小学”。  相似文献   

13.
“书院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设丽正修书院算起,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改书院为学堂止,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书院和当时社会的文化、教育、政治以及经济等密切相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学术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随着大陆书院修复热的兴起,书院研究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使书院研究向理论化、系统化迈进,笔者考虑有年,在此正式提出建立“书院学”的构想和倡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书院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鹿洞、岳麓等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办学方针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均可资借鉴。在孔子故乡曲阜有四大书院。据孔府档案,衍圣公府(孔府)所属的书院多达二十几个。这些书院与别处的书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对它们进行一些考察,有助于对书院制度的进一步了解。孔府书院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依照“圣迹”,到处设置。《孔府档案》目录所载(附目录),直接为孔府管辖的书院达二十四所之多,它们分布于五省十九个州县。这些书院,皆与孔子、孟子有关。例如:洙泗书院:又称洙泗讲学书院,位于今曲阜城北偏东四公里处。其南为流经古鲁城北的洙水,北  相似文献   

15.
“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是年唐玄宗置丽正书院,十二年改名集贤殿书院等。这都是皇室编、校、典藏图书的地方。清袁枚说:“书院之名起唐元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①。这种书院与后世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皇家书院出现的同时,或稍后,也出现  相似文献   

16.
汉中最早的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知府严如煜主持重修的《汉中府志》卷十三“书院”篇载:“汉中旧无书院,乾隆初年(实为乾隆四年,1739年——笔者注),郡守朱闲圣(浙江山阴人),偕南郑(汉中附郭首县)令侯天章(四川涪州人),就北城废祠,创斋舍,缮门垣,集诸生讲习其间,额之曰‘汉南书院’。”即今汉中平学的前身。迄今200多年。  相似文献   

17.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南宋著名的道学家和教育家。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他受命任江南东路南康知军(军治在今江西省星子县),第二年三月到职。他甫至南康,即着手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工作。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的后屏山之阳,离星子县城二十余里。此地背岭古松参天,苍郁蔽日,洞前清溪临崖,常流不息,“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君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相似文献   

18.
本辑向广大读者奉献三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王勋成《兰山书院之始末》;(二)赵统《卢文和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三)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三文各具特色:(一)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的省会兰州,是一个省级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9.
秀秀台     
《红领巾》2007,(4)
“秀之星”评选活动开始啦!在每月刊登的画作中,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写上期数和作者名即可),得票最高者将获当月“月度秀之星”称号,年末累计得票最高的三位作者将获得“年度秀之星”称号,并获得动漫屋送出的特别大礼! 1月“秀之星”郑旭182票2月“秀之星”王艺璇107票  相似文献   

20.
一、云南的书院概况书院是旧时会集士子讲学的地方,它始于唐代,而盛行于宋朝。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曾将集贤殿修书所改为集贤殿书院,虽有书院之名,但仅只掌握经籍之刊辑,并非讲学授业的地方。书院起到讲学教育作用,看来要到宋代,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宋朝时,有一富人名叫曹诚,损资建书院,此事传到京城,诏赐名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