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功能和特点日趋显现。博物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自身的陈列藏品和相关资料及相关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本文在简要介绍博物馆的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代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的特点,以及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与其他科普活动的区别,找准自然博物馆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物”,但博物馆职能的实现离不开人。博物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发挥其“教育、研究、欣赏”功能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定位服。务、移动社交等随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概念,参照国外博物馆在移动应用上的实践,结合国内博物馆现状,试图从理论与应用层面上勾勒出“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系统,以期为提升博物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和影响范围超越了馆舍的局限,更多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目前,国内对博物馆功能的探讨集中于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层面集中于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等的研究,而对于博物馆传播效果和模式的分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功能在社会层面的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和效果的研究,以受众、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跨文化的交流等作为思考博物馆功能之时的核心问题,探索博物馆作为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沟通的媒介;在理论层面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探索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模式,探求社会文化的因果关系,在社会实践层面探讨不同社会群体成员与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之间的解释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也逐渐成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的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因此,它所具有的职责不仅对普通观众,也包括身心障碍者。关爱身心障碍者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博物馆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的特点,同时更  相似文献   

5.
近代是博物馆传入中国并逐步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引进伊始博物馆就被赋予了开启民智的时代厚望,其教育功能得到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近代公共教育成为博物馆最为突出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项事业都已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轴的时代,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敏锐地感受到,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博物馆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各种公共文化设施的增加与发展,旅游业与文博事业之间的竞争,势必将博物馆事业推人到日益沉重的文化市场竞争当中。面对这种局面,博物馆必须要作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地区第一家建成开放的博物馆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自此之后,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并呈现出移植型、借鉴型与自主型三种发展模式。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特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突出教育功能,馆舍多为古建筑,藏品富有世界影响力等特点,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将逐渐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生改变。在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教育的多种信息技术中,增强现实技术尤其为博物馆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基于博物馆教育和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从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阶段对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增强现实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博物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甜甜 《大观周刊》2012,(8):193-193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历史和实现博物馆教育的一些措施。我国博物馆兴起子1905年南通博物苑,创办之初即把教育作为博物馆一大功用。经过百年的发展史,我国博物馆总体经历了三大时期,即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伴随与此,我国教育理念亦不断进步。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必须软硬兼施,内外结合,既要把硬件建设起来,又要在馆员素质上有所提高,国家、社会及教育部门也应给与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典籍博物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主要从狭义方面对典籍博物馆的概念、功能、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内容。典籍博物馆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实也有共同的基本元素和相似的功能。典籍博物馆在汇聚典籍精品、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图书馆精神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典籍博物馆的规划建设,需秉持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发挥专长,办出特色的原则。在图书馆中设立典籍博物馆,既可作为实体,也可作为理念,强调以典籍博物馆功能在图书馆内实现为目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简单的以“物”为中心,扮演“物”的保存、展示和研究角色,更多的关注“人”的感受、认知及体验。博物馆衍生品原为辅助博物馆运营的角色,但在新博物馆学潮流的影响下,它俨然成为了推广博物馆文化、实现馆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博物馆运营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已成为博物馆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线。本文从博物馆衍生品的概念,教育功能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国内外衍生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衍生品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博物馆的衍生品开发提出一般性策略,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网络文化是博物馆文化和网络文化整合的产物,其新的特点和功能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和培育先进的、科学的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博物馆网络文化,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继承创新原则,并采取以下有效策略:高度重视并积极构建和培育博物馆网络文化;提高博物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博物馆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思考历史类、艺术类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探讨展品如何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展示,分析传统手工艺展示有助于博物馆体现自身特色,实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地区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门类,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其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将是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潜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展示艺术是一种诉诸于视觉器官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可欣赏、教育的展示精品是博物馆追求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主题、创意设计、科技及视觉艺术四方面进行阐释,发掘博物馆自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展示艺术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6.
馆校结合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在于博物馆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够、缺少与学校教学内容对接的教育活动、展览资源的科学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而目前学校教师对于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特有教育方式不熟悉,也使学生的学习收效不佳。为此,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对接《科学课程标准》为突破口,从课程标准和目前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着手,依托展览资源,自主开发探究型教育活动。实施表明,上述思路和措施不仅使学生增进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代博物馆正在从"以藏品为重心"转变为"以人为重心",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博物馆在性能、功能、职能、效能等方面都实现了最大的包容性,这意味着一个"泛博物馆"观念的确立。"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呈现出数字化、虚拟性、交互式、可移动的新特点和趋势,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当代博物馆在数位典藏、虚拟体验、智识教育、娱乐休闲及社交、IP开发及衍生服务等方面借势"互联网+"的东风,大大提升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博物馆除担负着收藏、陈展、教育三大传统功能之外,还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进而与博物馆形成互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一劳动节虽为小长假,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博物馆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本文以五一小长假游客现状为例,通过青州市博物馆游客数据统计,分析近三年来博物馆游客增长的原因,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为提升全民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馆员在教育活动设计或者展览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以及参观偏好。因此,为了体现“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作者从“观众”的视角,对一次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本次探索发现,由于观众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面对同一件展品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种差异性提醒博物馆馆员在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偏好。并且,这种参观视角的多样性也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教育场所,教育性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娱乐性也是博物馆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博物馆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把博物馆教育的内涵更好地外化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值得我们博物馆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博物馆的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概念、关系及其方法论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