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诗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精神文明源泉,在彝族人民现实生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较诗学是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视角和研究范畴,具有跨语言、跨民族或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化等特征。结合西方口头诗学、叙事学和比较诗学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全面对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的研究。叙事程式贯穿于每部彝族史诗叙事传统中,是彝族史诗演述过程中重要的叙事模式,是一种史诗内在的叙事机制和叙事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叙事价值。因此文章以比较诗学的视角探讨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类型、史诗叙事程式特征、史诗叙事程式内涵和史诗叙事程式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姚安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色彩绚丽、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姚安彝族服饰大体可分为东山型(或前场型)、西山型(马游型)两种类型。姚安彝族服饰融入了特殊的文化信息、储藏着丰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它们为研究彝族服饰发展史,传承彝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红河有地理文化区域下的红河和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前者系指红河水系广大区域,后者就是当下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州所辖的13个市县。纵观目前整理和出版的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既有口传类创世史诗,也有彝文类创世史诗,其数量相对可观,可谓红河是彝族创世史诗的富矿之地。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文章以非遗保护视角,在客观阐述红河彝族史诗发掘与抢救、整理与出版现状的同时,分析其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使红河彝族创世史诗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花园大展自身的风姿。  相似文献   

5.
“相配”是彝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观念。在彝族史诗中,“相配”不仅有雌雄动物交配繁衍后代的意思,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在彝族看来,自然万物都是如同动物一样的生命存在,“相配”是生命产生的根源,也是生命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条件。“相配”使自然万物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生共存。“相配”观念是彝族自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现代适应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起源叙事是彝族史诗叙事的主要方式,始祖意象符号叙事是其叙事的主要特征。水为生命之源的女性始祖意象符号和男性始祖意象符号的交融互渗在史诗叙事中起到了结构史诗的作用。彝族史诗的叙事思维是围绕彝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树枝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8.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史诗,——《支呷阿鲁》《阿鲁举热》或《支格阿龙》等,皆渊源于同一母体,是彝族古代社会的简史部分,是记录彝族初民社会意识的演义。本文在论及主人公时,一律采用“英雄”替代。 诸种迹象表明,英雄传说产生于彝族六祖分支之前。当时,彝族尚处于蒙昧初开,愚沌浑鲁的童年发展期。作为民间文学,它与彝族初民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流传于云南直苴彝族地区的创世史诗《冷斋调》,是在丧葬祭祀场合使用的祭词,也是“梅葛”中最古老的部分。其中表现的原始宗教思想,尤其是对神灵的崇拜及相应的禁忌规定,构成了直苴彝族死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史诗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但它的传承场丧葬仪式却一直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史诗中的神灵禁忌思想也继续影响着祭祀仪式,保证了仪式的神圣和完整。  相似文献   

10.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作为一部彝族先民们在蒙昧时代创构的旷世宏歌,支格阿龙所代表的彝族文化现象,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史诗所蕴藏的厚实的民族学价值和文化学意义,更凸显出这部史诗在研究西南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衍变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民族学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安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彝族风情浓郁,被誉为"迤西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梅葛故地".保护和开发底蕴深厚的姚安历史文化遗产,对姚安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梅葛》和《查姆》是楚雄彝族从古至今口耳相传的史诗。这两部活形态的史诗之所以广为传播、在流传区域彝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来探讨《梅葛》和《查姆》的口头传统特征,对史诗语词程式中数字程式、人名程式、方位程式的分析和句法程式中平行句法程式、韵律情况的分析,指出《梅葛》和《查姆》中较为典型的程式运用情况,这些程式的运用为史诗吟诵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也加强了史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格尔兹“意义”的相关逻辑,秉承人类学的“阐释”本质,对彝族史诗《支嘎阿鲁王》作一种更加宽泛的略带哲学思辨的文化探讨。其中涉及“阐释”的人类学前提,《支嘎阿鲁王》的神话片段和逻辑,以及《支嘎阿鲁王》二元文化隐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阿黑西尼摩》是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的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它以天地起源、人类起源以及各种风俗起源为主要内容,为彝族历史文化溯源提供了重要史料,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15.
《阿鲁举热》是云南彝族唯一的一部英雄史诗。最近收集、整理、改编的《阿鲁举热》文本共2500余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新整理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内容更丰富,人物更丰满,故事更曲折,篇幅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支格阿龙》篇幅相当。  相似文献   

16.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创世史诗中神迹的不完美,赋予了史诗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和隽永的艺术风格。《冷斋调》和《俚颇古歌》是著名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两个异文本,在彝族地区至今仍然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史诗通过天地的不完美、万物的不足、不能永生的遗憾和兄妹婚的无奈四个方面,达到了史诗中神话色彩与纪实风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彝族史诗<梅葛>是纪实性的创世史诗,是彝族毕摩口传的经典,它的展演和传承都与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作为口传的纪实性创世史诗,它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始终与当地彝族的生产生活习俗融合在一起.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把彝族人民的知识经验累积其中,同时,又在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场合来反复展演,以其神圣的权威性来强化习俗的规范性,从而维护族群共同的权益,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彝族史诗<梅葛>流传地区,无论其生产生活民俗还是岁时节日及民间信仰,都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的氛围,都是<梅葛>不同内容的民俗文化场.  相似文献   

19.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20.
远古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及其他文物、古迹等文化丰富多彩,是彝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支格阿鲁相关历史、谱牒、史诗文本、神话故事等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的收集整理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亟待进一步地收集整理,应进行整合各地区支格阿鲁史诗版本、影像手段的收集整理、相关文物古迹的收集整理这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