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的甜蜜与醒后的悲哀——析安娜和子君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的甜蜜与醒后的悲哀——析安娜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程东葵也许因为女人天生爱做梦,所以她们都对爱情怀着美好的梦想;也许因为女人对爱太执着,所以她们都爱得那么投入和忘我;也许因为女人是为爱情而活着所,所以在“无爱的人间”里,她们都毅然扼杀了自己生命的花朵。安...  相似文献   

2.
唐代爱情传奇被誉为唐代传奇中成就最高者。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号称中唐"三大爱情传奇"。小说中的三位女子李娃、莺莺、霍小玉皆为美而多才、积极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女性。然而她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一个皆大欢喜,一个则另嫁他人,一个以死殉情。正是因为三位女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她们命运迥异。而这迥异的命运却共同折射出一个制度森严、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
尽管安娜和繁漪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她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爱情历程,她们都经历了被爱囚禁——被爱唤醒——勇敢追求爱——爱情幻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5.
霍小玉是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都经历了十分相似的悲剧式命运,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她们出淤泥而不染,并在污泥中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等原因,她们都难逃悲剧命运的摆布。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相似的悲剧命运,本文将对这两篇小说的悲剧性及造成这种悲剧性的根源作一个初步的比较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风》中以女子口吻创作的诗歌为研究当时女性心理提供了丰富素材。《国风》中女子婚前、婚后的心理是有不同的,婚前主要表现了女子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婚后主要表现了女子对家庭稳定而和美的追求。这些心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但是女性心理的局限也是显然的,导致女性心理局限的社会根源就是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分别是鲁迅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旧中国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农民,她善良、勤劳而本分;爱姑是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她较祥林嫂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她不甘沉默,敢于公开挑战和反抗;子君是一个不同于祥林嫂和爱姑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先进的思想,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追求爱情自由。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阶级和性格,但是,却同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也承受着社会制度带给她们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牡丹亭》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封建社会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大胆女子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姐,都对"情"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以各自的斗争方式对抗封建专制。但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崔莺莺与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内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荆棘鸟》中朱丝婷和《呼唤》中内尔·金罗斯都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林·麦卡洛在她的家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了她们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属于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里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藏,不管是在性格、人生价值现及爱情与婚姻现都与传统女性的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作家考林·麦卡洛的创作意图:呼吁女性冲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做一个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新一代女性。  相似文献   

11.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4):190-191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史黛拉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但却有着不同的人格和爱情观。她们都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她们的爱情故事都以失败结尾。通过分析她们在爱情中的心态、遭遇以及其悲剧结局,不难看出,过分依赖男性是她们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中西方女子形象也各有不同。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对比,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决定了中西方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BEST Words     
《音乐世界》2013,(18):152-152
在爱情中往往苦头多于甜头,就因为它太甜美了,人们总是奋不顾身地投入;爱情像搬家一样,大幅度地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然而爱情结柬后,各自回到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却是那么地为难。——《我愿意》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通过对这两类女性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明清小说中从贵族小姐到风尘女子追求爱情多以悲剧告终的根源、两性关系的缺憾与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的女性,她们对爱情有着同样的执著与追求。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那些至情至性的女性充满对爱情的渴望,大胆地追求爱,为爱痴狂,在爱情生活中,幸福地享受着爱的滋润,但在古代更多的是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甚至承受着被抛弃所带来的伤痛。因为她们真情的抒发,使我国的诗词有了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曦 《现代语文》2002,(6):53-53
我们注定只是蝴蝶,育目而华丽,却飞不过沧海。理想中的生活和爱情兴许经不起摩擦,所以它们只能停留在少年的酣梦中,却永远跨不出年龄的门槛。相信另类女性的一句话:“每个男人的最初,都会有一个樱花般的女子,飘落在生命里,注定颓败。”出淤泥而不染很难,像白居易那样隐居山林,逃避现实,这不可能!因而也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你和我  相似文献   

17.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125-127
千百年来,不知曾发生过多少缠绵的爱情故事,也不知曾有过多少作家以自己敏感细腻的笔触写下一篇篇令人梦牵魂绕的爱情诗章。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是中日学史上两部以爱情为着墨点的长篇巨。虽然两部作品都未仅局限于爱情韵描写:而是通过以爱情为引线写出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本质,反映了这个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但两部作品中最令人动情、最让人难忘的仍是那凄美伤感的爱情悲剧和那些哀婉动人的恋情画卷。与此同时,两部作品中爱情的主角宝玉、黛玉、宝钗,源氏:藤壶、紫姬的命运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和情思,从古绵延至今。多年以来,许多人都以黛玉和紫姬作比,把她们归为一类,赞之、哀之、痛之、惜之。而我以为,宝钗和紫姬却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虽宝钗常遭人厌弃、紫姬多另人敬慕,但细细究来,二人却同属一种女子,只是经历:表现各不相同罢了。  相似文献   

18.
莎世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很名的台词:“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诚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弱的代名词,处于被压迫被役使被欺辱的地位,但是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为我们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她们是特别年代的特别女性,是那个特别社会的灿烂明珠。她们或是受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或是认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抗议和控诉。高中语课本所选的学作品里就有这样一些叛逆的形象,其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三个女子的形象光彩照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千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品味鉴赏着她们的言行,慨叹着她们的结局,她们以其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真诚,却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们的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但是三个年轻女子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公平的命运,不公平的人生造就了她们的叛逆。  相似文献   

19.
<正>所有亲人都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这是主人公福贵面对的残酷人生,他们曾经承载了他对生活所有的热情和希望,却一个个在生活的苦难和无常里往生。面对残酷的命运,福贵异常坚定地保持了对生命的执着。那份执着既来源于他生命的张力,更是因为爱的救赎。其实何止是福贵,在苦难面前,小说中的很多人都"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也都因为爱和善良获得了生活的勇气。一、生命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和翁莲分别是鲁迅与郁达夫小说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同时代的两位农村劳动妇女。她们都有着一段不幸的婚姻,都有着丧夫的历史,都背着克夫的罪名。由于两位女子的贞节观不同,作者对她们所寄予的主题也不同,所以祥林嫂死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翁莲获得了“迟桂花”式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