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性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基础打好了,成人后的生活大多数是充满了快乐与健康;反之,成人后的性格、人格等就有可能出现扭曲现象。家庭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幼儿成长的最重要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家庭情感教育的认识出现了误区。这些误区值得深思,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纠正,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人格成长的关键期,对幼儿道德行为的教育愈早愈好。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为形成高尚品德打基础,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幼儿园如何实施品德教育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创设环境,潜移默化,渗透教育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处于心理、生理成长时期的少年儿童,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一般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多注意说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重视怎样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怎样使孩子更加健壮,而忽视怎样帮助孩子形成完成的人格,使其全面发展.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基础,家长的教育行为则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幼儿园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缺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品性,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背景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虽然二胎政策已开放,但大多数的幼儿还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是家里的小宝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逐渐使孩子形成了依赖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从有人服侍的小宝贝,一下子转变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无论是从情感依赖还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幼儿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孩子在这个时期中若能得到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认可,独立做好一些事情,孩子便能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良好的人格,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信与自主的性格特点。因而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应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独立做一些事情,锻炼孩子良好的品格。本文将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人类形成个性心理倾向的关键阶段.为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尊重、关爱、欣赏等情感方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以正确的方法教会幼儿克服挫折,促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胡蓉 《家教世界》2023,(32):49-50
<正>毋庸置疑,家长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但凡孩子有什么小病小痛,都会立即“紧张”起来,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家长朋友,您是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呢?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形成,还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幼儿时期的心理冲突没有被及时发现并治疗,孩子就会一直难受、痛苦,  相似文献   

9.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所以,幼儿园在培养孩子性格习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未来成长。  相似文献   

11.
人格即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语言特征的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家长树立榜样,教师正规引导,幼儿园加强管理。使幼儿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贯彻始终,在幼儿时期就为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众星捧月似的关照下一天天成长,但是他们从未认真体会过长辈抚育自己的辛苦,更不会主动地去关爱他人。而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情感性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爱、尝试爱: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习惯与性格和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始点,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当前孩子的成长现状,并提出孩子好习惯培养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性格形成、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简单地论述了如何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费梦 《黑河教育》2012,(3):18-18
幼儿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塑造的关键阶段。目前,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构成为4-2-1模式,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长事事包办代替和无原则宽容成为常态。久而久之,导致幼儿缺乏独立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依赖心理,甚至会因为丧失自信而影响心理健康成长。幼儿期挫折教育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时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用音乐来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情 操,对幼儿的人格形成、能力完善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早期音乐教育是人的整体素质形 成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7.
齐冰 《教师》2010,(16):123-123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时期。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生活环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了解、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齐冰 《教师》2010,(13)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时期.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生活环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了解、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特殊时期,在该阶段专注于幼儿正确习惯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对于幼儿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应当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幼儿多元能力渗透课程,作为一项针对幼儿的成长环境及因素而编制的精品课程,符合幼儿成长需求,因此在当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案以幼儿多元能力渗透课程中所提倡的幼儿培养方法为例,系统分析了在幼儿成长阶段应如何加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深化。  相似文献   

20.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身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在幼儿时期掌握阅读能力,不仅对于孩子从小的品格养成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孩子终身成长都非常关键。本文针对幼儿时期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即投其所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营造氛围,创设幼儿阅读环境;规范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示范作用,让幼儿与书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