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伶的名作《酒德颂》真实地袒露了其内心世界,是他的一封自白书。本文从《酒德颂》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来还原刘伶以酒为务、遗落世事、睥睨礼法之士的狂狷性格,并以《酒德颂》为窗口探究魏晋之际酒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伶与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局多变并且战乱不断的时期,它的社会背景也十分的混乱和动荡.竹林七贤中刘伶是最酷爱喝酒的名士,他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刘伶留下的诗文虽不多,但他所写的《酒德颂》却当之无愧称得上中国一千年前魏晋时期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从白居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醉吟先生传》中所写的内容看,他并末学成《五柳先生传》,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刘伶《酒德颂》路子,成为它的嗣响。  相似文献   

5.
刘伶与同时代大多士人无论是在外在生活方式还是在精神上都有诸多契合之处。在时代环境之下,其内心亦有着挥之不去的苦闷,其诸多看来是有悖社会伦理之行为,实是内心不满于时代环境的外在表现,而这种不满更寄予其两百余字的《酒德颂》中。撇开时代原因来看,刘伶与其他魏晋名士亦有着内在的本质相似,他们共同开创了魏晋风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一李密的《陈情表》自《华阳国志》和《晋书》收录,尤其是南朝梁萧统选入《昭明文选》以来,历代文章评点家均赞不绝口。北宋欧阳修、释惠洪《六一诗话·冷斋夜话》:"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1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读《出师表》不哭者不  相似文献   

7.
酒,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汉代刘伶《酒德颂》如此描写,"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益之感情。"酒醉之后,放浪形骸之外,逍遥尘世之中。所有的忧愁苦恼,都变得那么微茫。酒成为鬼神之外,人们精神的又一寄托。1李白高兴时得意的酒  相似文献   

8.
刘伶(221-300年),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人.他个儿不高,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相貌丑陋,而且好酒贪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酒徒狂士.其实,这位以好酒贪杯而名传千古得魏晋名士,不仅博学多才,文章写得也不错.他的《酒德赋》,曾经是人们竞相传阅的名篇. 醉里乾坤是耶非 在我国民间,关于刘伶饮酒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杜康酿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的传说.从宋代至今的近千年岁月里,在广为流传的民间说唱文学里,"刘伶"和"醉刘伶"一直是美酒和醉酒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10.
[赏读] 古来以一篇文章名世者,鲜矣。以歌酒之德而自颂独占晋文之杰者,当属刘郎一人。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55-160
民间故事"刘伶醉酒"在我国多地流传,几乎家喻户晓。魏晋时期,刘伶醉酒的传说开始出现,最初只是传言刘伶"醉死",之后他又被附会为醉酒三年甚至十年;到了清代,又有刘伶拜访杜康以及醉饮"千日酒"等传说。从魏晋至清代,刘伶醉酒的传说是片段式的、文学典故式的,或在近代才定型。刘伶嗜酒之史实是"刘伶醉酒"故事发生的基础与背景。在故事情节结构方面,"刘伶醉酒"故事传承了"玄石醉酒"故事与"赵英醉酒"故事,它们共同构成"千日酒"型故事。在内容方面,"刘伶醉酒"故事还吸收了杜康造酒传说、仪狄造酒传说等内容。另外,整个"千日酒"型故事与中山国人擅长酿酒的传说或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有大量的酒诗,《诗经》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酒经"。从酒诗中的酒器、酒德视角深入考察酒在周代的文化功用。研究表明,西周酒器如爵、觚、觥、方彝的数量较之商代大为减少;周公《酒诰》的颁行,表明西周禁酒令对酒德的培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对商纣王以酒乱德的历史进行反思后做出的客观选择;酒在周代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祭祀、宴饮和抒发情感等文化功用上,当然,这是伴随西周禁酒令的松弛而得以扩大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7,(10):86-86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商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与刘伶都以嗜酒著名,但他们嗜酒的状态与原因其实存在较大差异,阮籍心怀痛苦与无奈,因而无节制地狂饮痛饮;刘伶则特爱杯中物,每次都是酣畅淋漓地饮。阮籍嗜酒实际为醉态蒙蔽世人而保全自己;刘伶则因酒而达到放达脱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自40年代郭沫若提出《桔颂》是屈原早期作品以来,各种楚辞注本及论著大都采取郭说。本文认为,《桔颂》所赞颂的“独立不迁”的思想品格是在严峻的政治斗争中锤炼成的,屈原早年不可能具备;《桔颂》深层意蕴里包含着深广的忧愤,反映了屈原后期的境遇及心情;屈原放逐后,除了悲愤忧伤外,还有自慰自勉的一面,写出基调比较昂扬的《桔颂》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16.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17.
本以《周易》经传为依据,对其酒风、酒训、酒德进行了微观探讨,认为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古代养生学和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周易》经传为依据,对其酒风、酒训、酒德进行了微观探讨。认为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古代养生学和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说,刘伶巳死。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哭嚷着要状告杜康。从此,杜康酒之名也被传扬开了。  相似文献   

20.
刘伶醉     
千百年来,以能饮或善饮而留其名传于世者,似乎只有刘伶。在"竹林七贤"的故事集里,地位最下的刘伶似乎仅凭酽酽的酒意就厕身其中。虽然,他的醉酒,较之嵇中散的玉山倾倒、阮步兵的当垆酤酒,少了几分龙章凤姿、几许天质真诚;甚至,比起"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