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创作活动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也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他自己也说,“我所写的大抵是散文多。”成绩也是主要的,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认为批评是创作的领导,他的新诗理论着眼于对新诗现实创作的领导作用,时刻关注着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新诗理论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强烈的现实致用性特点;朱自清兼容并包的思想在他的新诗理论上得到了充分反映,他提出“将诗的定义放宽些”,这使得其新诗理论具有了很强的辨证性;此外,朱自清的诗人身份使他在从事新诗评论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创作室批评”特征,这一特征虽不明显,却也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建青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66-67,70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诗发展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其间又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它凝聚了几代思想者和文学巨匠们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及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主张“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入手”;“诗要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等新诗评论及理论研究,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新诗理论建设,还是对新诗创作和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观作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比较,从而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由此肯定他们在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A、中国新诗的格律问题一直为众多的诗人、诗论家所关注。闻一多、何其芳、卞之琳、郭小川等都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作出了卓有成绩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不仅证明了格律体新诗应当作为新诗的一体而存在,而且证明了自由体新诗也在走着格律化的新道路。朱自清先生对此的评论最为详明。他批评了自由诗派“诗里的散文成分实在很多”,极力称赞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派,“他们又努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五四”新诗开拓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长诗《毁灭》.在诗坛上发生过重大影响。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在创作上逐渐转向散文。由于他在新文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先后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朱自清“以辛勤的劳作来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并始终保持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节操”(陈竹隐语)①。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然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对朱自清的作品开展研究,对朱自清作品的研究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反思一些东西,总结出教训和经验。本文将朱自清生前、逝世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作为三个阶段,分别讨论朱自清研究的状况和特点。一 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带着他的新诗走上文坛的。从1919年到1925年,大致写了五十多首新诗,其中以1…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写的《背影》,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优秀散文。全文不足一千五百字,却把父子间亲切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朱自清(1998—1948),江苏东海人。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出版的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了散文集《背影》,从此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散文内容丰富,尤其是他的叙事抒情写景散文呈现出语词的阴性美,为什么具有这种阴性美:是朱自清内心所具有的女性气质促使他不自觉地运用阴性语词来写作;他的女性气质的创作心理与他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阴性语词的运用是他的女性气质的外化,正是女性气质的激情促使他创作出富于女性的阴性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但代表他最高文学成就的却是他的散文创作。他创作的散文作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然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朱自清自幼少年老成,性格内向,在上学期间不大爱说话,也很少与同学交往。在后来的生活中,他是九个孩子的父亲,承受着巨大的家庭重担和生活压力。在事业上,他积极进取。为了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他改号“佩弦”,取《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意。在道德上,他严于律己,追求道德的完善。与同时代的青年作家相比,朱自清似乎更多几分卓然儒风。他没有郁达夫式的颓…  相似文献   

12.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杭州任教时写给学生读的一篇范文。它在作者的散文创作中虽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背影》尤荷塘月色》的影响大,但是它却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很多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总体阅读思考《谈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它不是针对朱自清的某一篇散文,而是通过对朱自清的整个散文创作,进行综合评价,引证分析,表述作者对朱自清散文的总看法。引导读者理解朱自清散文的精妙之处,学习借鉴他高超的写作技巧。阅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和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你我》等,对于"五四"以后以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朱自清的作品具体论述其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以艺术构思严谨,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清新秀丽而享誉文坛。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隐含着一种独特的的美:朦胧飘逸的景致,暗伤暗喜的情绪,如烟似梦的意境,可以说每一篇都充盈着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全>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者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那么这种独特的美从何而来,或言之朱自清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是什么驱动着他产生如此独特的审美意向?深入地探讨它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朱自清抒情散文创作的深层心理,以提高对其散文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任昉是"竟陵八友"文学集团成员之一,以"沈诗任笔"擅名齐、梁文坛.他不仅以散文创作驰名当时,而且其诗歌创作也自成一家.浙江之行,是任昉一生中仅有的两次外任.考察任昉的浙江行踪,以及所创作的山水诗和酬答诗,从中可窥见其不同于永明体新诗的庄重典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极高。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得益于其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风格,笔者认为通对其散文语言的"画面感"、"韵律感"以及综合感官体验的"通感"三位一体的赏析路径可以更加深入体验朱自清散文的美感。一、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画面感强画面感强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特点。对其散文画面的艺术审美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虚实结合。例如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师。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与众不同。综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其现实主义创作与情感真实的思想内容和灵活多变的语言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从而奠定他作为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