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意义]作为一门与信息技术密切关联的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情报学带来了诸多影响。有效梳理和整合这些影响的发展脉络与应用场景,强化人工智能在当前情报工作中的角色与作用,能为情报学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研究设计/方法]聚焦情报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从高被引论文、文献共引、主题词共现三个维度对人工智能在情报学中的知识基础及其演化和研究热点予以分析与解读。[结论/发现]归纳了人工智能研究对情报学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情报学研究主题的衍生和情报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两方面,并从理论创新、研究对象拓展、信息服务提升与学科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在情报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创新/价值]通过对情报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进行深入量化分析和定性研究,探讨和揭示了该主题下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相关发展规律,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一定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学科的现状及国际学术合作情况,旨在了解我国在该领域范围内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及国家合作方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2009—2019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5640篇环境/生态学科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时空分布与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探析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环境/生态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各国间知识流动日益频繁,但国家间合作分布异质性明显。中国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发表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论文的原始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赵毅  章成志  习海旭 《情报学报》2023,(12):1458-1476
探索影响国际科学合作的因素对于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顶层学科的分析,忽略了影响不同子领域国际合作的距离因素的异质性,研究结论无法为精细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此,本文从比较视角出发,基于DBLP数据库中1990—2019年187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论文发表数据,分析了计算机科学学科不同子领域的国际合作时空演化模式,并借助零膨胀beta回归模型揭示影响不同子领域、不同时期国际合作的6种距离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空分布来看,以计算机科学代表性子领域——人工智能为例,本文发现早期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强度合作关系主要由美国主导,随着中国、新加坡等新兴人工智能强国逐渐涌现,国际合作模式由“一强多极”转向“多极合作”。从总体的回归结果来看,地理距离、认知距离和经济距离会阻碍所有子领域的国际合作,而认知距离的影响最大,文化距离、企业参与程度距离和政治距离只在部分领域与国际合作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从时间维度来看,在不同的子领域,地理距离和认知距离的边际效应呈现下降趋势,而经济距离的影响则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网络招聘文本和学科数据,提出"行业-岗位-知识-学科"的人才需求及供给分析框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挖掘与分析,同时对其他领域的人才供需分析也具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采集招聘网站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职位招聘公告,综合对比CRF、BiLSTM-CRF、BERT-BiLSTM-CRF、BERT模型对招聘文本的实体抽取效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学科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BERT-BiLSTM-CRF实体抽取实验效果最佳,分别构建"行业-岗位""岗位-知识"以及"知识-学科"3种关系网络,得到与人工智能领域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岗位、知识及学科。该框架能充分地挖掘人才需求现状,并能较精准地将需求定位到人才培养的学科,对于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社交媒体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知识问答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分析、图书馆智能搜索和推荐服务、社交媒体网络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觉搜索和语义搜索、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隐私与安全的影响4个主要方向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识别领域发展路径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方法如专家访谈、引文分析等不能适应文献爆发性增长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变迁的领域发展路径识别方法。[方法/过程]该方法可以自动从Aminer平台获取数据,通过构建关键词-学者矩阵,综合使用KMeans++和谱聚类算法识别出研究主题和相关学者;通过相似度计算实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最终获得研究领域的发展路径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通过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领域研究主题的变迁,有助于研究者快速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丰富领域发展路径相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3年国际科学数据共享领域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意义]研究国际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新进展,以把握科学数据共享所带来的机遇,为我国大数据战略下更好地开展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跟踪2013年至今世界重要的政府机构、科学研究及资助机构、图书馆、出版机构、数据库商等在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重要战略决策、报告、项目和最新动态消息,对国际不同领域科学数据共享的实践动向和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科学数据共享已经引起国际上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其实践进展呈现鲜明特点:跨界合作显著,大力资助和支持,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针对科研人员对其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多个领域已做出巨大努力。我国可借鉴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的良好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深入挖掘国际传媒研究热点,对促进我国传媒领域的学术发展与学科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5—2019年传媒类期刊文献数据为基础,结合概率主题模型、文献计量方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档内容和元数据进行联合建模,构建国家-主题分布矩阵,较为全面地挖掘了近五年来国际传媒研究的地理分布与知识结构,最终落脚于国内传媒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推动新媒体蓬勃发展,不断刺激传媒领域的产业升级与文化重塑。我国部分主题在理论研究、产学交流、学科融合等方面仍存在探索与提升的空间,需要在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符合国内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研究,为传媒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索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历史根源与演化问题,对其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可视化在线工具RPYS i/o进行标准RPYS(参考文献出版年图谱)与多维RPYS两种分析,发现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影响的文献。[结果/结论]该工具提供的标准RPYS分析能够较准确的发现该领域起源相关的经典文献,并通过多维RPYS分析还可以发现在该研究领域起源过程中起到持久贡献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安蕾 《情报工程》2023,(5):20-35
[目的/意义]通过深刻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专利判例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原因,积累域外情报信息、制度经验,少走历史弯路,为在国际视野下建立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专利保护规则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美国人工智能专利的定义和申请趋势,以专利客体制度沿革中的里程碑式判例为研究素材,按时间线勾画美国人工智能专利的判例法发展历程。[结果/结论]美国长期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与其顺应于科技发展而演变的专利客体制度密切相关,未来,美国专利客体制度还将在人工智能的新挑战下继续演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研究国内阅读推广领域内的论文合著情况,寻找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深入研究作者间的潜在合作关系,以期推动阅读推广领域的合作研究。[方法/过程] 在外在合作关系的研究方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合作网络进行节点中心性测度,从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国内阅读推广领域内作者之间合作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在潜在合作关系研究层面,采用 TF-IDF关键词加权的作者关键词耦合强度算法,对核心作者群122名作者的潜在合作关系进行挖掘,同时使用 UCINET和 NETDRAW软件对关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揭示国内阅读推广领域作者现存合作关系网络特点,验证该领域合作仍存在潜力,为领域内作者合作方向提供新思路,推动更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领域知识网络中的核心知识涌现有助于揭示知识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掌握领域知识发展脉络以及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的思想为基础,基于关键词的邻接关系构建领域知识网络。采用Hub涌现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知识网络从时间序列上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从知识节点的度序列分布、熵值分析、特定节点涌现3个方面对领域知识网络的知识涌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领域核心知识涌现过程中随机性与非随机性交互影响;领域核心知识涌现在总体上呈现由随机性主导到结构性主导的演进趋势;领域中涌现出的核心知识并非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国际图书情报学科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有助于传播图书情报学科的学术话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方法/过程]首先,严格界定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接着,从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等方面分别剖析了国际图情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趋势及演化路径;最后,总结分析了中国学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影响力逐步扩大,最小努力运作机制是其演变的内驱力;学术话语权地位由滞后向引领演化,其规律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学术话语权优势大并且优势积累的来源稳定,其演变契合信息偏好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是不同科研主体之间围绕特定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的协同研究工作,以实现科研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国际科研合作对促进科研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当前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的现状,为未来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论文在界定国际科研合作、科研绩效两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从研究层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3个维度对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结果/结论]分析发现,目前该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宏观(国家、地区或区域等)、中观(领域或机构、团队等)、微观(科研人员个体)3个层面,通过简单计数类和单一比值类国际科研合作指标以及科研产出数量类、科研产出质量类和h指标类科研绩效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进行探析。未来需加强:科学家层面的研究,拓宽更多科研合作行为的分析;表征科研合作和科研绩效综合类指标的探索;针对性分析模型的创建,并对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与国际跨学科研究人员文献需求的特点并比较异同,为跨学科研究的文献保障工作提供依据,以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国际合作。[方法/过程]使用引文分析法,以1998-2016年发表在CSSCI和Web of Science上南海争端相关文章的期刊与图书类引文为样本,从年代分布、被引频次、学科分布与出版机构等方面,分析国内与国际南海争端研究引文的特点与差异。[结果/结论]国内研究对较新中文期刊和经典外文图书依赖度高,中文图书缺乏国际认同。南海争端研究整体偏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国际研究较国内研究在引文学科的分布上更加广泛与均衡。权威、主流出版社是国内与国际研究共同的选择,少数研究机构出版社开始进入了跨学科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对于重构数字人文资源、促进资源共享重用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作智能充分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有助于实现高效、优质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协作智能构建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的PDC工作模式,结合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核心任务,分析人与AI的分工与协作,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协作智能逐渐由人类主导转向AI主导的趋势。[结果/结论]进一步展示基于协作智能的家谱知识图谱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点探索家谱知识抽取中的协作智能,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展示协作智能的优势。协作智能不仅是未来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的发展趋势,对于其他领域的数字资源组织和知识图谱构建的实践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近年来,定性比较分析在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备受关注,对QCA在图情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创新图情领域实证研究方法,促进学科发展。[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内容分析法,对QCA引入图书情报领域以来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从文献分布、QCA方法类型、样本、条件变量以及与其他数据分析方法的配合使用5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结论/发现]QCA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具有主题分布广泛、样本数量要求宽松、样本与条件变量选取方式多样、可与结构方程建模、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共同使用等特点,是图书情报学实证研究中的新视角,今后在扩展研究领域及研究问题、探索与图书情报领域常用理论的结合、挖掘QCA在处理图情领域动态时序问题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有待学者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对当前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发展现状和读者阅读需求的研究,提出借助图书馆与电商平台各自在行业中的优势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数字阅读推广。[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实例分析,探讨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推广中的困境和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与京东阅读合作为例,研究合作模式,分析合作成效,提出合作建议,揭示合作意义。[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不但丰富了馆藏资源,也大幅度提升了读者阅读体验,为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全新模式和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涉图书馆领域的技术专利是图书馆技术发展的重要表征,以此作为计量单位,可以形成观测图书馆整体发展变革的重要维度之一。通过对涉图书馆领域专利演变的梳理,能够更好地探寻和把握图书馆发展规律。[方法/过程]对涉图书馆领域专利的时间、专利权人、主题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图书馆发展政策、图书馆研究文献等多元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基于涉图书馆专利的分析,发现相关技术以面向“实体书籍”与“便利馆员日常应用”为主,近年来对“用户”场景逐渐重视,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快速增长。在图书馆发展的多元维度对比中,相关领域主题在技术层面、研究层面和政策层面表现出异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通过对知识网络中心性的动态分析,揭示领域知识发展过程的规律与模式。此类探究对于洞悉知识发展过程中的衍生、交叉、融合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领域关键词共现关系构建领域知识网络。从核心涌现性、桥接控制性、关联紧密性3个方面,对特定领域知识发展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跟踪与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联关系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文献与关键词的增长速度;领域中知识的核心涌现程度呈波动状态发展;领域知识之间的桥接控制程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领域中知识间的关联紧密性在时间轴上逐渐松散。这些领域知识演化规律的揭示,有助于把握领域知识演进的发展脉络,对于揭示知识发展模式与规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