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周边关系是当下国际多元文化语境下,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重要国际关系议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输出方面具有重要的物质和战略意义。不过周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清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不仅要对传统中华文化圈构建自身作为"天朝"的优越形象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对北方、以蒙古为代表的"藩部"周边,传播中央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进一步建构作为"宗主大汗"地位的中央王朝形象,有效地构建清廷中央与蒙古藩部之间的"中央—藩部"主从周边关系,并使之长久维系、运行。  相似文献   

2.
奚族是金朝多民族中一个比较强大的北方民族,奚人在金朝的政治统治中有着一定的政治地位,为了更好地研究奚人在金代政治地位的变化,本文主要将金朝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奚族是金朝多民族中一个比较强大的北方民族,奚人在金朝的政治统治中有着一定的政治地位,为了更好地研究奚人在金代政治地位的变化,本文主要将金朝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刘磊 《兰台世界》2014,(5):150-151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隆年间,海陵王南侵伐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签军,这一措施遭到契丹人的强烈反对,导致北京路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契丹人大起义。随着蒙古高原诸部族势力日渐强大,为维护北方边境安全,金朝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增加北京路军事守戍力量,派遣夹谷清臣、完颜襄、宗浩北伐,对蒙古诸部进行了血腥镇压。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蒙古民族统治的一段时期,由于蒙汉文化的不同,在司法制度和司法文化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这一时期,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除了继承唐宋时期形成的审判管辖相关体制外,还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冯淑然 《兰台世界》2017,(20):97-100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地区,生活着高句丽、靺鞨、契丹、契丹族、奚族、室韦、霫、流鬼、乌洛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生产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兼农耕、畜牧。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东部、河北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本身的民族血统,和国力的强盛,初盛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各族一视同仁的进步而开放的民族观。为维护统一安定,唐王朝针对东北各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羁縻州府、和亲和封赏政策,交互使用,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赵勇  李玉娥 《兰台世界》2014,(10):68-69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蒙古民族统治的一段时期,由于蒙汉文化的不同,在司法制度和司法文化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这一时期,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除了继承唐宋时期形成的审判管辖相关体制外,还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10至13世纪是两宋和辽朝、西夏、金朝等政权对峙的时代,也是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在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和北方的契丹、女真,西北的党项等族彼此接触,相工了解、相互影响。他们的接触.既有人民之间的下等和友好的往来。又有战争与杀戮.宋朝和西夏前后有...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随即以摧枯拉朽之势开疆拓土.迅速占领辽朝大片领土,不到十年把辽朝从历史的版图上抹掉.其统治下的绝大多数契丹人成了金朝臣民,从此契丹人由统治民族沦为被统治民族.他们被金兵追击时和在金朝统治下,总有一种亡国之戚,特别是受挫时,总想寻求保护,在金朝周边政权中,契丹人对西夏有强烈亲近感.他们与西夏的亲密关系对夏金关系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跃升 《兰台世界》2016,(21):133-135
雍正以来,清政府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缓解中原人口膨胀的压力,力图把久处"化外"的黔东南苗疆纳入清中央王朝有效的管辖之中,开始注重黔东南苗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清代政府在开发黔东南苗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推行了武力征服与怀柔笼络并用,规范化的行政机构与佥立寨头制结合,《大清律例》与苗族习惯法融合,全国统一的科举制与开设"苗科"考试"、设苗籍进取之例"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既是清政府结合黔东南实际情况的产物,又是清政府在控制与开发黔东南苗疆的总原则性下灵活地执行朝廷政策的结果。对维护黔东南的社会秩序,巩固清政府在黔东南苗疆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10世纪中期宋朝建立到12世纪中期元朝灭亡,历时400余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先后建立辽、西夏、金、元等政权,期间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战争更是风云际会。在不断的交战与最终的统一中,各民族的文化得以日益交流、交融。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就是在此期间相继传入全球各地,为世界人民所敬仰。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三种少数民族文字在三个王朝分别创制,并以政府的力量推行使用。在创造了具有时代和各自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中国北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少数民族文献出版热潮,从出版物的文字种类、内容、形式和数量上,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书元 《黑龙江档案》2013,(5):110-111
肃慎,又称息慎,是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东北通史》载:东北民族,见之于史籍者,首推肃慎。从先秦时期的舜、禹部落直到清王朝,历经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衍变,为现代满族的血缘祖先。自先秦称肃慎之后,在汉魏时期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到了隋唐时期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其后更发展为开创大金朝的女真,直至清朝时期的满族,可谓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7.
梁玉莲 《兰台世界》2012,(22):78-79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控制百姓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有思想又有社会影响力的读书人。于是,王朝统治者们便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对南方少数民族统治深入的封建王朝。一方面是由于清廷实力强大;另一方面是清廷统治者总结了历代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南方发展的措施,加深了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博敏 《兰台世界》2013,(Z3):152-153
<正>翻译科是清朝时期设立的特殊考试科目。它源于金朝时女直科,又不完全同于女直科。它是少数民族统治国家过渡时期的产物,是统治者强烈的民族优越感的一种体现。翻译科考试始于顺治初年,后因诸多方面原因,多次停科,到清末时期因报考人数  相似文献   

20.
朝阳市简介     
<正>朝阳市别称"龙城",位于辽宁西部,辽宁省省辖市,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南临渤海之滨,西接京、津、冀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朝阳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