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人粮关系的成都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成都市耕地资源现状发生显著变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合成都市2003-2012年耕地资源、粮食与人口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现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以2016-2020年为目标年,运用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人口等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三种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对预测年份内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人口承载力、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3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状况,分析它们与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0-2010年,贵州省人口数量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多,耕地压力指数(K)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值均低,耕地压力巨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石漠化生态问题的治理,增强对土地资源调控,促使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计算出保障广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的底线:2005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分别为212.22万hm^2和0.0262hm^2,2010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为201.45万hm^2和0.0237hm^2。针对目前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保障的途径。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水土条件好的绿洲、河谷川地、盆地,耕地分布比较集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将使甘肃省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分析甘肃省耕地变化趋势、耕地减少流向和建设用地的现状,提出甘肃省耕地保护途径。研究结果:甘肃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的实施,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只占一小部分;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过高。研究结论:适当安排生态退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有针对性的扩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开发复垦。  相似文献   

7.
汶川5.12特大地震损毁了大量耕地,使四川地震灾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威胁。耕地资源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灾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灾区社会经济安全,也关乎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成败。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要以保护耕地资源安全为出发点,大力加强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2000年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踏勘的方法对其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监测调查研究,掌握了耕地后备资源动态变化及开发复垦的现势性数据,并通过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达拉特旗全旗共有耕地后备资源242903.2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96%,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193986.9亩的调查结果相比,纯增48916.3亩.截至到2011年9月,自2000年来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已开发为耕地4627.4亩.其中可开垦盐碱地2565.2亩,占2000年耕地后备耕地资源总量的1.32%;可开垦沙地2062.2亩,占2000年耕地后备耕地资源总量的1.06%.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困境。其中,非法占用耕地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非法占用耕地又与政府责任的缺失有关。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构建清晰的耕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和征地制度:加强立法,犯耕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0.
江西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其耕地资源的状况与江西省农业发展休戚相关.本文探讨了江西省耕地基本状况,分析了耕地减少的基本类型,并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基本对策,以便能阻止耕地资源的退化,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耕地数量变化对于粮食安全和区域承载力具有重大影响.以湖北省17个市(州)2000-2011年间的耕地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近12a的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分异和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的耕地数量在2000-2003年期间呈递减态势,2004年后耕地数量逐年缓慢增长,全省范围内耕地数量变化表现出西部减少、东部增多的空间分异;人口、经济科技进步和政策导向是全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旨在为湖北省耕地保护和协调区域人地关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已经上升为重大战略问题,粮食安全的重点正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逐步转化.本文通过将农用地产能作为评价因素选入基本农田适宜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研究产能核算成果在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实证显示,港闸区农用地产能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与基本农田适宜程度布局大体一致,说明产能核算成果对于优化基本农田空间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增地减将继续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耕地则成为矛盾的关键。耕地流失不仅危害到农业、农村、农民,更危害到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控制农村耕地流失必须合理规划农村建房,严格治理“空心村”,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不仅包括传统的反哺性补偿,还应包括可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文章结合安徽省11个粮食主产区(县)28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的影响因素,发现粮食产品再加工、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创新机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物流配送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有着直接的影响效应,粮食补贴、粮食价格、农资价格、粮食产量、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有着间接的影响关系。新型农村合作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对内生性利益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化经营推动我省粮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我省粮食经济的成就和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以产业化经营推动我省粮食经济发展.指出我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是区域分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模式选择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广义灰色关联矩阵优势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90-2012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受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基本一致,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增产主要依靠粮食单产的提高;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主控因素,应发展有机化肥逐步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7.
就河南省农田粮食生产现状、态势及存在问题,对粮食产量稳定性评价及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河南省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政策制定以及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的二次创业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组织失地农民实施劳动技能培训,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二次创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必须考虑与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科研机构需要研究的长久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