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外交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要归功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与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战略调整有关。新中国外交坚持外交宗旨和原则的“不变”,是为了确保我国外交不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变”则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 ,美国兴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共反民主浪潮——麦卡锡主义 ,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国会、国务院以及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决策 ,从而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冷战的大背景下 ,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毛泽东在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那么,什么是“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呢?  相似文献   

4.
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工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经历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到"睦邻安邻富邻",从"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到"命运共同体"概念的不断创新发展。未来中国周边外交将继续深入开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侧重推行“一边倒”外交的同时,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和平外交。到50年代上半期,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全面推行和平外交。本文拟简要评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提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陈香 《教书育人》2009,(12):9-9
一直以来,文学史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七年文学的评价不高,更有对其做整体“完全否定”的评价,然而,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09中国当代文学论坛——共和国六十年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上,全国文学批评界的专家学者发出了各自不同的声音,为新中国60年文学“翻案”,不少观点动摇了文学史上的既定评价。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美国国务卿布赖恩推行和平主义外交路线 ,试图构建一个国际仲裁体系 ,来防止战争 ,维护和平。战争爆发后 ,他又试图坚守中立原则 ,在力保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 ,调停冲突 ,恢复和平。随着布赖恩中立原则的最终失守 ,美国外交战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嬗变。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做了全方位的评价,从这个战略提出的背景,到原因分析,再到该政策的影响,使我们对该战略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试从一种新的角度即文明冲突的视角来评价和认识“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歌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暨新中国六十周年。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黄河之声》举办“让中国特色的旗帜高高飘扬歌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新中国六十周年的原创歌词、歌曲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就时间段言,主要指1949~1955年左右;就意义言,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本部分内容“没有多少复杂的事件、没有难懂的概念,无论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都没有多少障碍”。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就这一内容创设历史情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一是到底如何理解,“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是如何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张毅 《学科教育》2013,(6):118-125
“语文”一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确定为我国母语课程新名称前已有六十多年的应用史。“语文”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产物,在当时被赋予了语言救国的使命。这一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已普遍使用,且已成为当时我国母语教学界话语的关键词,其本义是“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新中国成立之初“语文”被命名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有着当时政治、文化和课程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有其历史必然性,然而,这一名称也存在着两大内在缺陷:名实不符以及名称中民族或国别标识缺失,几十年来已给我国母语课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由于我国母语教育界对于“语文”一词使用史的集体性遗忘,造成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种内在缺陷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
启蒙于西方的女权运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女性主义只有约一百年的历史,从其启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女权运动缺乏理论指导。西方女权运动影响深远,激起了全世界女性的维权意识,也加速了我国女性主义的形成,并推动了我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与党的其他重要领导人相比,周恩来对宣传工作的论述虽然不是那么丰富鲜明,但在建国后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以清醒的头脑对宣传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自身的宣传实践,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对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宣传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史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是中国现当代名著改编的丰收期。由于受政治影响明显,这时期的名著改编在改编时间、原著选择、风格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现代化"既是当下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这种"热度"体现在政策文件、文献数量、教育实践改革等多个方面。中国教育现代化有着百余年发展的时代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传统教育的危机、西方现代教育的嫁接、民国时期的短暂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同样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叶圣陶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建议,将《倪焕之》开明书店1929年版删去8章3.5万字以后印行的“人文社1953年版”,并不如有的研究家所说的那样,除“留给读者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结尾”以外,“被肢解得残缺不全”;而是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情节结构也更为完整。因此,这个版本自有其优长。建国初年经删改后重印的一批新文学名著大都被改坏了,《倪焕之》人文社1953年版却是罕见的例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展示改革成果,开放丰功,光明日报社推出了‘百城赋”专栏,一城一赋。百城赋具有歌颂盛世、带动辞赋创作、促进辞赋创作研究的时代意义。它的创作之得一是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弘扬了传统辞赋;三是打造了城市文化名片。其创作之失有用韵缺失、语言过俗、有颂无讽。  相似文献   

18.
《驯水记》是郭超人于197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反映建国后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而采写的长篇通讯,该通讯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在中国新闻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驯水记》的解读,发现该通讯实现了审美性与党性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了"大"、"思"、"真"、"情"的独特新闻审美属性,这些审美属性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新的征程。60年来,四代领导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思想;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为标志,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战略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激进、渐进、均衡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既分析了激进、渐进政治发展战略演进的原因、过程、结果,还对今后应当实施的均衡政治发展战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