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类,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工科人才,是日本制造业的重要基石。日本一关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机械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独具特色,以此校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力图给我国五年制高职机械专业课程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组织基于本身的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由企业训练培育所需的人力资源是最有效的途径。企业训练与公共训练或学校教育在性质、目标和功能上有所差异,是以无法完全仰赖公共训练或学校教育培育其所需人才,企业自办训练成为必然的趋势。课程发展模式是企业训练计划的核心,其功能在于引导企业训练课程设计以达成企业训练目标,以提高生产力。因此,从技职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的探讨,并参照企业组织与企业训练的特性,作为建构企业训练的课程发展模式之依据,以学校课程发展之目标模式为主、过程模式为辅,并参考情境模式建构而成,同时考虑理论与实际之配合,期能提供企业界发展训练课程之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性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正是因为如此,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同级其他类型学校相比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专门学校者(一)吾国农业专门学校之宗旨究安在。(二)以现时之农专课程办法。是否能为国家造成农业专门之人才。(三)设不能者。应如何改进之。关于甲种农业学校者。(一)吾国甲种农校之宗旨究安在。若为造成国家农业上之职业人才者。请说明所谓职业者。究为农业上之何种职业。并举一二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奠基人。他以“人才维国势”、“中体西用”为教育宗旨,主张取“西学”之长补“中学”之短,特别重视外语教育,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亲自创办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制定《癸卯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大中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程;主张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教材教法。他的一些主张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门职业大学是2019年正式招生办学的日本新型本科职业院校,相较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等,它的人才培养呈现出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完善与创新。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时间几乎同步,都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主动变革,两者具有发展的同理性、目标的明确性以及专业与产业的适应性等共性。专门职业大学是基于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创设的,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课程、结构化师资和科学的评价机制等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具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而在专门技术上有专精高超的能力;博士班课程则应培育有独立研究能力,能在专门学术领域中,有独到的学术理论理发现,可增进该领域学术水平。本文由美国加州高等教育体系的定位观察,进而探讨了技职教育体系设置博士班课程之因素及衍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需求的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人才为例。电工基础是一门专门培育机电、电气和电子人才的课程,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比较强。但是目前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基础作业中仍存在学生态度不端正和教师工作不重视等诸多弊端,为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作业的创新模式,我们就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引起教师重视、加强电工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作业模式的创新,进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下,专门用途英语已经突显出自身教学重要性,需要高职院校基于职场需求设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职场需求视角下设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需要清楚专门用途英语含义与特点,强调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确定培养目标、设计科学教材、完善课程设置等路径,实现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有效设置,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而专门设置的一个专业,本文着重从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层次教学方法、实验环节等关键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见解,以期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于玲玲 《成人教育》2014,34(9):17-22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熊子容,对公民教育有着独到的思考与认知:公民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个人,更是培养良好的公民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在原则上应注重"社会心理"、"道德训练"、"社会估值"、"社会团体"、"公民性质评价"、"民主主义"六大问题;公民教育实施方法包含有公民课程形式、公民课程设计、公民教学方法;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充实人民生活,谋求社会生存,发展人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以期实现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促进世界大同。熊子容公民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法治思维不是职业思维、法律思维,而是良法思维,包括法律信仰、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责任意识四个核心要素。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有三种途径:一是以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为宗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二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整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法治教育师资质量;三是以公众参与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孙炜  杨志民 《培训与研究》2008,25(12):55-57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科学程度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与母体学校相关专业培养模式不同。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课程设置应分为教育——专业教育——综合三层次,教学方法应综合运用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诊所教学法,同时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业导师制。  相似文献   

15.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处理国际性法律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法学教育应培养一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广博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涉外法律人才。社会实践需求和现实的制约性因素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的路径是法学双语教学。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休闲运动对在大学生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促进积极生活方式的形成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现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思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伴随教育学说的引入,西方课程理论在中国得到引进与传播。当时传播最广泛者当属美国课程理论,主要分为杜威代表的哲学派与博比特、查特斯代表的科学派。民国时期传播的美国课程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本质理论、课程编制理论、课程实施理论三方面。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论学科的发轫、推动了课程理论的演变、助推了课程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