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类微信公众号是微信这种媒介实践路径的有效方式,在推送信息、传播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桃李国学苑"和"章黄国学"为例,在编辑选题策划方面,需要在导航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几个方面逐步完善: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综合调度各种多媒体技术;对受众目标群体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建构媒介类型、优化媒介内容、拓展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
杨浩 《新闻世界》2009,(7):139-140
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大众传播媒介一直是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广告发布的平台,也是其他组织展开公关活动的客体。而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媒介公关则是很长时间以来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实质上,媒介除了是信息传播、公关活动的载体以外,也是可以作为实施公关活动的主体存在的。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种手段,公共关系也是媒介建构组织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提高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哲 《新闻世界》2012,(5):225-226
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德所说的,尽管社会学理论家注意到了讯息构成了这种进程并反映了这一进程,但是他们对于社会活动如何与传播环境互动,特别是技术如何与传播行为一起影响这一互动较少关注。而梅洛维茨提出的媒介场景理论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从理论来源、理论框架、理论论证三个方面对梅洛维茨媒介场景理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广播电视边缘学科建立与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广播电视的兼容性 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媒介,它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为载体,将音像信息符号传送给听众、观众。广播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图像、声音(语言、音响、音乐)和文  相似文献   

5.
传统报业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时代,只有重新定位自己才能走出困境获得重生。重新定位无非是再次回答"3W":我是谁(who)、干什么(what)、怎样做(why)。从经营的角度看Newspaper是报业定位中陷入"营销近视症"的表现,报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是"信息供应和信息传播商",并以此实现其经营的终极价值。网络和数字化为报业重生提供了新的机会,它不仅改变报业的内容生产和信息发布方式,更重要的还是对信息资源分配流程和分配方式的彻底调整。而媒介定制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实际上就是构建新型媒介运营模式。它把消费者置于整个价值链首位,根据消费者需求达成相应的信息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现了在报业经营中信息产品供应的本质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生产型的。  相似文献   

6.
李程  畅榕 《东南传播》2016,(9):48-50
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 gm),在20世纪末由Abercrombie&Longhurst提出,是一种针对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媒介用户变得更为主动而提出的受众范式。观展/表演理论中弥散的受众的行为包括四个循环阶段: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认同、观展/自恋。问答类网络社区作为一个获取外界信息、新知识和发布信息、知识的平台,体现出观展/表演的行为方式。本文以"知乎"为主要案例,引用观展/表演范式作为理论依托,通过在线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展现观展/表演范式下的受众行为阶段。  相似文献   

7.
评价信息咨询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咨询的三要素:即信息源(各种文本知识)、媒介(咨询方式与咨询员)和信宿(读者)出发,归纳出15种评价信息咨询质量的指标,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客观地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廖金英 《今传媒》2012,(11):44-45
"信息方式"是波斯特根据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发展出来用于理解电子媒介交流的新视角,作者引入的后现代理论在很多方面使得电子媒介交流可被理解,但也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使"信息方式"未能完成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任务。"信息方式"是并仅是一种思考电子媒介交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载体,以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融合、媒介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等特点,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媒介形象是在大众传媒信息传播中形成的,它主要是生产者对公共政策认知结果,并对公众建立公共政策认同感、维护社会稳定及树立政府形象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政策制定程序的合理性和制定者的公信力、执行者素质和效能等方面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内在因素;适度的信息传播量、媒介报道框架、媒介类型和公众原有立场倾向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慧琼 《新闻界》2005,(2):43-44,51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网络媒介的受众是主动的,而传统媒介的受众是无自主性的接受媒介强塞给他们的信息。网络用户在搜寻信息、发布信息上不同于传统媒介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陈姝睿 《传媒》2021,(7):39-41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促发了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形态、媒介表现形式已形成复杂而多元的模式,传受关系从单一型转化为复合交互型.自媒体、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充斥网络信息环境,地方传统媒体声音在媒介环境中逐步被弱化甚至存在被替代的风险,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以象征性互动理论为视角,对县级融媒体中心从模块互动、内容互动、"粉丝"经济与品牌创设等方面进行解构,提出"双优化""三融合"方式解决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动力,创建地方融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2020年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排行榜上的86家智库为研究对象,从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发布、用户交互3个层面分析国际知名智库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平台建设方面,美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知名智库开通了极具异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方面,从发布时间来看,不同智库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发文频次参差不齐;从发布媒介来看,大部分智库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发布信息;从议题设置来看,智库重点关注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和国内的重要问题。用户交互方面,不同社交媒体的用户交互存在差异性。建议我国新型智库构建以官网为核心的辐射状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养专职管理智库社交媒体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围绕全球热点与国内重要议题发布高质量信息,建立推动其运用国外社交媒体的保障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11):52-59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玉雅 《传媒》2015,(13):66-67
近年来,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以用户之间极强的互动性和密切的关联性特征对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信息情景理论,对自媒体广告的媒介特性、情境变化,以及角色转换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未来广告传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Authorware打包后,却无法正常发布,是用户在用Authorware制作程序中常见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的解决详细谈一谈。 Ahorware打包发布有两种方式: 一是将Authorware打包成可执行文件(EXE)后,放到Windows 9X或Windows NT操作平台上使用(图 1)。在程序打包后,并把这个可执行文件放在了非Authorware的安装目录(一般情况下,安装目录是C:\Program Files\macromedia\Authorware 5)下,运行程序时常会出现没有Xtras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既有的传播格局,作为一种诉求渠道,它更加改变了人们解决困难的处理方式。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甫一出现就表现出了强大的能量,在救助信息的发布、事件的解决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2011年医疗事件为例,通过微博的媒介优势分析,探讨微博传播在网络救助方面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继blog(博客)、SNS(社交网络)之后最新的网络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等方式,自由编辑发布长度一般不超过140字的微博贴子,而他人作为跟随者(follower)可以及时查看、转发、收藏这些信息并发表评论。凭借其独有的交流方式与机制,微博基本具备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终端)发布、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所钟爱。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什么叫“传媒影响力”?按照现有的社会理解,所谓影响力(Influence)是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①其实,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其影响力的发生势必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因此,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