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的顶峰体验课程入手,设计了清华大学本科生工程训练顶峰体验课程。采用项目导引的教学方法和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说明:在工程训练中引入顶峰体验课程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顶峰体验课程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峰体验课程作为美国高校在高年级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将顶峰体验课程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专业认同的建立以及知识技能的整合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顶峰体验课程的设计应当以项目为核心,凝练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的引入,还需要完善在教育理念、项目来源、教学团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呼唤大学之道的回归和21世纪大学面临的挑战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因。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投身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对学术的重新界定、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以及"创造性契约"的激励。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探究为基础的大学新生年、创造本科生的顶峰体验,构成了贯穿其本科教育全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浅析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ECE系本科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本科课程设置,从强化实践环节与引导,从做中学、实施混合学制与鼓励自我负责、开设导论类课程与加速学术转换等方面,分析了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科生科研项目、顶峰设计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峰体验课程借用了马斯洛的心理学概念"高峰体验",利用高峰体验课程促使学生经历更多的高峰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以康奈尔大学和阿肯色大学的两门高峰体验课程为例,总结了高峰体验课程的内涵与特征,认为高峰体验课程具有实践性、统合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重要特征,高峰体验课程是美国本科课程的皇冠,从高峰体验课程来看,我国本科实践教学应围绕实践课程的实际问题化、实践课程的项目化、实践课程通识教育化、教师科研项目学生任务化等方面开展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两所高校大气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的分析,就中美研究型大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差异做了比较,介绍了美国高校"荣誉"课程的设置、特色及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和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进行了对比。基于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差异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改进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峰体验课程是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种能够总结、评估和整合其大学经验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自我成就感。美国高校高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济地理学"是国内外高校地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以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及德国的吉森大学等发达国家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和评价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经济地理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核心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教学经验对我国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借鉴美国先修课程项目的经验,以浙江省高校参与普通高中大学先修课程建设情况为例,从开设类别、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质量监控四方面,分析大学先修课程的建设、管理及质量评价现状,探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高校"合作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程体验视角下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伴随着诸多关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基于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视角开发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学生课程体验视角的教学评估既契合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从"供给者本位"向"需求者本位"的转化,又解决了传统视角下学生评教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大学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四方面设计工程顶点课程,它不仅整合了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把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围绕课程与项目的结合,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目标和手段.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资金、项目、设计流程的保障.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课程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顶点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使学生反思和整合所学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职业生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美国大学顶点课程的内涵,介绍顶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效果,试图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一种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是高师数学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数据挖掘课程。因此,针对数据挖掘课程交叉性、实用性的特点,探讨新型教学模式有较强实践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数据挖掘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以学生需求驱动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将以学生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思想引入数据挖掘课程教学中,可丰富课程内涵,保证课程实用性,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索能力,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纷纷全面推行在线教学,为在线教学实践和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部分专业课程缺乏在线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没有在线教学经验,面临诸多实际操作的问题。“太阳电池技术”课程在线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从课程建设到在线教学,以及在线评价的有效方案,可以达到“标准不降低、效果不打折”,有效地推动了在线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大学时代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阶段深入挖掘社会学课程思政元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家庭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家庭社会学”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途径:一是创新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二是创新教学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这对其他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对此,高师院校应积极作出应答,要更加注重实践,完善多学科的实践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师院校开设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中,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体系,是极其重要而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实践教学赖以进行的各种条件和实践教学自身方面去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