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朗MIS油田位于伊朗西南部MIS城附近的山区,储层为第三系的Asmari灰岩、白云岩地层,埋深800~1000m左右。因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很低,完钻泥浆采用泡沫水泥浆体系,泥浆密度只有0.8~0.9g/cm3,固井中如果发生漏失将会严重污染油气层,导致固井作业失败。本文通过对MIS地区的研究,主要从水泥浆体系和防漏失的配套固井技术作为突破口,有效的解决了该地区固井中的漏失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护了油气层,获得了较高的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是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该区块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在千佛崖和须家河组地层承压能力极低,固井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影响固井质量,影响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几口井的实践,采用平衡压力设计,多套水泥浆体系和特殊工艺综合方法,基本解决了该地区因漏失影响固井质量和钻井进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斌斌 《内江科技》2014,35(9):41-42
笔者针对宜君-旬邑区块地层承压能力低,油层埋藏浅,固井过程易漏失等特点,系统地分析了该区块固井施工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凝水泥浆体系和有效层流注浆-塞流顶替的固井施工工艺,解决了宜君-旬邑区块固井施工易漏失的问题,提高了油井油层顶界及目的层的封固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固井质量,并且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延长气田东部区域煤层埋深浅、存在低压、易漏失层,该区域内的煤层气井在固井过程中易发生地层破裂、水泥浆漏失现象,井下固井工具附件可靠性直接影响固井质量。本文从固井技术难点分析出发,对于可靠性较高的弹簧球式浮箍浮鞋、固井碰压关井阀等设备完成仿真模拟分析及性能试验;研发的碰压关闭式浮箍,提高了工具可靠性。设计工具附件组成固井管串结构,现场应用2口水平井,结果表明优选的固井工具附件能够满足浅层大位移水平井固井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注采气井要求运行周期长,运行工况条件苛刻、储层和盖层封固质量要求高,储气库注采气井要求全井封固,要求水泥浆返至地面。分析了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压力系数低、水泥浆设计困难等固井技术难点,提出了采用双密双凝固井水泥浆体系的固井技术,经现场施工应用,固井质量优质,满足封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乾安地区调整井固井技术难题一直作为吉林油田的重点攻关方向.由于调整井分布的区域、油层埋藏深度、地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所做工作重点和技术也有所侧重。该区块属于生产老区。井深在1800—2500米,封固不好,存在着不合格井,固井质量比较低,从地质资料看,该地区青山口组和泉头组地层油气水十分活跃,层间夹层薄,为解决该地区固井难题,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如双凝双密度的水泥浆体系,首浆G级原浆.尾浆研究了降失水体系和微膨胀降失水体系.固井还采用常规纤维水泥浆体系、常规防气窜水泥浆体系、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并配合相应的固井施工技术。明显的提高了调整井的固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东华 《今日科苑》2010,(8):127-127
土库曼亚苏尔哲别油田盐层地层孔隙压力高,水溶性较强,易蠕动缩径,易漏失。盐层井段固井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针对盐水层的特点,优选了抗盐降失水剂、分散剂、前置液和隔离液,使水泥浆体系具有低失水量、高早期强度和稳定性。通过6口井现场试验,盐层段固井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8.
深井大温差固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大温差低密度水泥石环空封隔性能较差、缺乏适用于大温差条件下的油井水泥外加剂、地层易压漏、大温差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设计困难等,本文提出了满足深井大温差固井的水泥浆的基本性能要求:良好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较低的失水、满足工程要求的稠化时间、较好的水泥浆防窜性能、顶替效率高等。介绍了国内外深井大温差固井常用水泥浆体系,最后针对深井大温差低密度固井水泥浆设计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水泥浆可解决低压易漏井固井时水泥浆漏失的难题,但由于其水泥石抗压强度低、体积收缩大。严重影响了固井质量和油井寿命。用外掺法在水泥颗粒空隙中添加非金属微粉,降低水泥石的孔隙率和收缩率,并提高其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同密度(1.4g/cm^3)掺有漂珠的低密度水泥浆相比,掺有非金属微粉的低密度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水化1d后有害7L率降低了72.4%,7d体积收缩率降低了58.9%,水泥浆的工程性能基本满足固井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荣伟 《科技风》2012,(23):126
义北油田大43区块构造位置为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斜坡带大43-3断块,钻探目的为开发沙二、沙四段油藏,完善注采井网。2010年12月开钻的大43-斜318井二开钻进过程发生漏失,共漏失钻井液约130m3,大43-斜319井钻进过程中也发生漏失,漏失段为2187米~2200米,总共漏失1500方。大43-斜318井三开完钻井深为2674m,地层压力系数高,钻井液达密度1.50g/cm3,井眼尺寸为152.4mm,上层套管177.8mm,悬挂114.3mm尾管,悬挂点在2267m,裸眼封固段为200m,属高压小尾管短封固段固井。由于该区块地质条件复杂,该井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固井质量都不理想。大43区块预计布井10~11口,如何保证技术套管地层低压易漏、油层套管短封固段尾管固井地层高压情况下的固井质量,将对该区块的后期作业、开发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伊通地区地质情况和现有的设备条件,对伊通地区长封固段井的固井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改进。将水泥浆体系改为上部密度低、下部密度高,并在体系中加入适量膨胀剂,从而有效地平衡了地层压力,并对保护油气层起到了预期效果,防止了水泥浆低返现象。对不适合双密度固井的长封固段井,采用了双级注或多级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西北部易漏失区块分布在鄂托克旗周边,属鄂尔多斯盆地。地理环境差,井位都分布于沙漠中。井深一般为3700 m~4000 m(垂深一般为3700m~3800 m),储层压力较低,微裂缝发育完善,属低压低渗透气田。其中L1组、M1组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和固井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本文结合已固井技术资料,调整固井顶替过程施工排量,增大冲洗液用量及浓度,提升了试验井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铮 《今日科苑》2008,(4):68-69
本文通过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碳纤维,在提高水泥石韧性和弹性的同时,从水泥石抗折强度和水泥浆性能两个方面研究了碳纤维水泥浆体系性能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射空作业对环空水泥环的破坏,解决了薄油层固井、套管开窗井井、尾管固井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低密度水泥浆技术是解决低压易漏层固井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深井、超深井技术的推广对固井低密度水泥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降低水泥浆密度的方法以及低密度水泥浆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得出:固井低被水泥浆技术有向超低密度和高压下密度稳定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固井低密度水泥浆技术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低密度材料研究的不足上,需要加大对高强度空心玻璃微珠、具有潜在活性的非漂珠类密度减轻材料的激活技术以及泡沫水泥技术的研发力度;利用前两种材料都可以得到高压下密度稳定的抗高压低澈水泥浆体系;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与泡沫水泥相配合是实现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较优方法;具有潜在活性的非漂珠类材料取材广泛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平分支井技术套管固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F2井是鄂尔多斯气田施工的一口水平分支井。井身结构在二开311.2mm井眼条件下提交A靶点,244.5mm套管下入到井深3109.09m固井,并且要求水泥浆上返到地面。为保证技术套管顺利下入、保证固井质量,为水平段钻井工作创造良好的井下条件,经对下套管、固井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全面准备,使套管一次性安全顺利下到了预定井深、固井质量达到良好。  相似文献   

16.
深水平井、大位移井由于所钻地层的复杂性以及封固段长等特点,会给固井过程带来许多难题。本文针对深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在固井过程中所遇到的高温以及封固段长等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给出了在解决这些难点过程中所用到的水泥浆体系以及固井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石油可采、易采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油田勘探开发已向海洋、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方面发展。由于各种油藏分布情况不同,目的地层地质条件复杂,给固井工程带来了许多难题和挑战。本文针对超深井复杂地层的固井技术难点,从水泥浆体系、固井工艺等三个方面开发完善深井水泥浆体系技术、提高井下工具附件可靠性,并在现场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胜利油田区块特点,结合现场施工技术,分析了影响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提高顶替效率、优化水泥浆体系、精心组织施工三个主要方面总结了提高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方法,为今后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广泛使用的高温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高温水泥浆降失水剂等外加剂,水泥浆的稠化时间能够进行控制,水泥石拥有可靠地强度,具有较为可靠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张继生 《金秋科苑》2013,(23):118-119
水平井固井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很广,本文通过研究钻井液(钻井泥浆)、前置液、水泥浆和机械装置及其作用四个方面对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