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素材、活的方法,展开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学习实用的生活化知识。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美化生活服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从创设生活情境、选用生活素材、展开生活探索、组织生活活动、鼓励生活创意等方面出发,打造生活化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这些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然选择.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重要思想,让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神圣使命,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创造更优环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能够将习作教学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写作思路。教师应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机结合。文章将通过介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探索这一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教育改革逐渐落实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亟须革新和完善.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课程教学中满足了课程教育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效渗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积极探索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的革新.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引者,教师需要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有效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做了准备和指引,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属于现代教育改革中最先进的思想之一.在今天,他的生活教育理念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既凸显中学历史理论知识的魅力,又要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本文从深入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展开探究,分析目前中学历史课堂脱离生活实际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准确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其文学素养。教师可引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指引前进的方向,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基于此,文章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近年来,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教育理念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在我国小学教育实践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此,文章探讨如何将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9.
顾杏花 《考试周刊》2012,(29):74-7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教育改革息息相通。英语教师在感受陶行知高尚人格的同时更应领会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神,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精髓渗透到教学中,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技能,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赵卫国 《考试周刊》2022,(4):143-146
陶行知基于生活的知行合一教育理论,是其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思想内容.主要强调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从生活出发,并最终回归到生活环境中去,是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实现全面统一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和资源开展历史课程的教育引导工作是对陶行知生活化教育要求的一种积极实...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标志着我国教育思想史的巨大突破,而新课改的深入推行,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培养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其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逐步提升.文章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在分析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利用生活元素.课堂教学从学习知识技能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活教育情境,引导其在"做"中学,在"做"中提升,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即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展开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的很多基础知识会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组织教学活动.文章主要依托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分析教师如何运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教师应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素材,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要求对素材进行筛选。恰当地选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内化为学生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学生习作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提高重视。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生活教育”理念在习作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学生的素材库、注重科学指导,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作文的讲评和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注重积累经验,提升习作教学质量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将其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切实完成“减负增效”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实施"创造教育",认真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从制作标本、丰富素材,科普搜集、写作论文,科技制作、动手实践,实验探究、升华意识等四个方面阐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作为著名教育家,提出“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理念,强调生活应与教学相联系,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更应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以此进一步达成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特点来看,存在许多生活化元素,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开展物理课程,更有助于深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为推动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亦为实现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本文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索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路径,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此理念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