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文化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门学科。本文试图对家庭文化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载物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和认知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特有的传统和风气。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家族经过几代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冯氏家族文化。其家族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优良品质,又能够对之进行创新发展。这一家族文化传统对冯友兰幼年的健康成长与后来巨大成就的取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宗族为巩固自身,积极发展族学。族学又称族塾,是某一宗族在宗祠内设的,以族田为教育经费来源,为本族子弟开设的教育机构。诞生于封建教育中,族学未脱离科举取士的藩篱,甚者通过培养人才跻身仕途来增加家族筹码,仍是传统教育的补充。但它在办学主体、塾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都有其特殊性,既提高了族人的素质,影响家族发展,又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封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为我们当下的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经验。  相似文献   

4.
强大的父权和父系原则,构成了中国家庭形态、家族制度的基本框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家庭对于男性往往寄予厚望,作为整个家庭的话语者,男性在享有家族权利的同时,还应该负载起家族的使命,但是与这种传统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男性大都是以"败家子"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的父性神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具有随意性、片面性、单纯性,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程度较低,不能正确处理蒙古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影响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和文化的更替、渗透、同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义门陈”是指晚唐五代至北宋中期生活在江州的陈姓家族,因其三百年聚族而居,家崇孝悌,门尚敦睦,受到四个王朝至少六位帝王的旌表。今天,“义门陈”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义门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其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投射。义门陈所承载的主要的人文精神,一是爱,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包括亲情、友爱;二是包容与大度;三是奉献精神,在义门陈,家庭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又永远高于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四是诚实守信;五是勤奋学习,报效国家;六是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今天,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弘扬义门陈人文精神,对于激发正能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宗法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家庭道德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家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运转。传统文化带着明显的家庭传统的特征,有人甚至称之为家族文化。本文即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揭示家庭道德传统对它的深刻影响一、传统主义所谓传统,指由历史积淀、沿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价值观念、行为心态等诸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它是由特定的人类群体所创造、沿传、信奉和遵循的稳定的文化模式。传统主义就是信奉和顺从传统,以固有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10.
族刑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集体性惩罚,主要适用于政治性犯罪.这种野蛮而残暴的酷刑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直接相关。中国古代的家族主义与重刑主义是其存在的主要根由,族刑的实施增强了刑罚的威慑力.通过对族刑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华法系法文化特征的认识深度.  相似文献   

11.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品位.常熟翁家是近代知名的世家望族,这一家族在文化方面形成的诸多特色和品位,无不得之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滋润,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贤精神是本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家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家族教育在乡贤精神传承中独具优势。荣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致力家乡建设。读书习礼,帮贫助学,贾而兼儒的良好家风,使荣氏尽社会责任;创办族学,培养实才,建立图书馆,使荣氏致力公益,泽被乡里。荣氏家族教育对乡贤精神的传承,对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形成良好文明家风,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乡贤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高山族的家族形态和氏族组织台湾土著族的氏族组织和家族形态,原来是和他们的社会经济内容相适应的。但是,由于汉族先进文明的影响,促使清代台湾土著族的社会经济出现跃进的局面。家族形态则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跃进,  相似文献   

15.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既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又记录了族始祖的渊源、迁徙的经过、兴盛的始末,部分祖宗的事迹等,是当地彝族历代先民尊崇祖先的一种自然美德,也是整个彝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追溯荒古始祖信仰文化,洪水创世神话,祭祖分支、迁徙及开基史事,家族祖先信仰文化,家法家规,家族的坐落方位和田产地产等,具有村社史、宗族史、家世史、山村名胜和民风民俗等史料研究价值,并具有宗族或家族血缘认同、宣传宗法思想和族规家训、惩恶扬善的社会历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虢国这个西周春秋时期重要的畿内封国。由于文献资料零碎不全,它的历史文化状况一直是个未解的谜。5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使它以完整的族墓制度著称于世。近年来三门峡虢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又使国内外史学家对其刮目相待。本文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拟就虢国的族徽和世风予以粗浅的考证。西周春秋时期,古老且显赫的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作为标记,三门峡虢国是一个以虢族为核心的畿内封国,其族源流长,宗法地位重要,它当然也不会例外。西周春秋时期,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族徽与一般文字两者最初并无本质区别,族徽既可以是某个家族的标志,又可以是某个家族的称号“氏”,如果这个家族领有封国,还可以成为封国的名称。多年来,郭沫若先生一直以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①但是,还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家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庭文化上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文明、健康、民族的现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不是央视记者四处追着别人问"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根本就想不起来还有"家风"这档子事。后来又有一些专家学者写文章旁征博引地进行论证,谈"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等,一时间,"家风"变成了媒体宣传中的一个热词。媒体所言的"家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门风",字典上对"门风"的解释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看了这样的解释,相信很多人会泄气,因为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家庭或家族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  相似文献   

19.
家族是社会的一层结构单位,家庭是家族的基本组织形式,而这样一个个松散的家庭之所以能组成一个完整而自成体系的家族,其基础在于婚姻和血缘关系,但并不是说仅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作为缔结家族的纽带。在家族形成的过程中会形成家族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社会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又作用于家族本身,使其结构日臻完善、严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宗法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家庭道德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家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运转。传统文化带着明显的家庭传统的特征,有人甚至称之为家族文化。本文即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揭示家庭道德传统对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