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一位教师讲<变色龙>,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地点,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第二,与文本的人物对话,把自己当做奥楚蔑洛夫,想一想,奥楚蔑洛夫说那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时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人物:奥——奥楚蔑洛夫杰——我时间:某月某日事件:我与奥楚蔑洛夫相遇网上杰:嘿,咱们又见面了,你知道有人把你比作变色龙吗?  相似文献   

4.
《变色龙》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如何掌握《变色龙》的取材、构思及主题意义,理解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弄清楚它所涉及到的“六五四三二一”。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呼。狗在文章中是一个活生生的道具,奥楚蔑洛夫对...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评价奥楚蔑洛夫,多是"一条出尔反尔、变来变去的变色龙""一个欺软怕硬、媚上欺下的狗奴才""一个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马屁精""一个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混蛋""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唯独一个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受制于人的玩偶"。新鲜!于是在听取并肯定其他评价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围绕"玩偶"进行了讨论。师:你认为奥楚蔑洛夫受制于什么"人"?生:受制于将军。一提到将军,他就胆战心  相似文献   

6.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道,然后裹紧大衣,径自穿过广场走了。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手上提着小包,眼神瞟着四周的摊贩。叶尔德林照例跟在他身后。奥楚蔑洛夫蓦地停住脚步,向身后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小摊走去。  相似文献   

7.
<正>警官奥楚蔑洛夫来到了席加洛夫将军家里,一番客套以后,他问道:"伊凡尼奇他老人家来了吗?""嗯。"将军沉着脸,从鼻腔里挤出了一个字。奥楚蔑洛夫一看将军这反应,冷汗流了下来,心中暗想:"今天是怎么了?将军都没给我好脸色看,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只好赔笑脸问道:"他老人家的小猎狗送回来了吧?""好像送回来了。"将军还是阴着脸。"他出去了?"奥楚蔑洛夫  相似文献   

8.
《变色龙》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后一个杰出的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一只狗咬伤一个人手指头“案子”的经过。综观全篇,“正面人物”是谁?警官奥楚蔑洛夫以及他的随从显然是反面角色,那么,是围观的“看客”?还是“首饰匠赫留金”?笔者以为都不是,想要破译出此篇的“密码”——“正面人物”应该是贯穿全篇的“笑”。  相似文献   

9.
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塑造了世人皆知的不朽的文学形象——“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教学参考书及课外其他辅助材料,只强调警官奥楚蔑洛夫(主子)的善变,未曾提及对他的奴才——巡警叶尔德林的善变。我认为:主子善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 ,要紧扣教材 ,联系知识点全盘考虑 ,整体构思。要使问题设计能配合教学进程 ,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关照 ,富有逻辑联系。这种整体构思并具有逻辑关系的一堂课的系列提问称为提问的逻辑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梯式结构。即各问题之间直接相连 ,由易到难 ,不断攀升。如《变色龙》一课的提问设计 :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善变 !2 .其“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 ?———变得快而且荒谬 !3.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宗”是什么 ?———奴才本质 !4 .造成奥楚蔑洛夫言行多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狗的主人的变…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随团到某市的一所中学进行教学考察,其间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变色龙》。这位教师注重求异思维和开放性教学,课上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奥楚蔑洛夫会如何断案?本想,这一开放性问题会像一块重磅石头激起千层浪。但令人费解的是,课堂上竟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某同学回答:如果我是奥楚蔑洛夫,为了生存也会像奥楚蔑洛夫一样断案。话音甫  相似文献   

12.
借图悟文     
正师:插图,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本文插图,看看能否读懂它"特殊的艺术语言"。同学们认真看图并思考。生:插图显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广场上;人物:奥楚蔑洛夫、巡警叶尔德林、赫留金。生:插图不厌其烦地描绘了奥楚蔑洛夫各种神态动作,显示奥楚蔑洛夫是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正"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随即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手上提着小包,眼神瞟着四周的摊贩,叶尔德林照例跟在他身后。忽然,他像是听到些什么,蓦地停住脚步,向身后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小摊走去。叶尔德林跟着他,那个摊主看见奥楚蔑洛夫走了过来,心里有些发慌,咽了咽口水,尽量保持  相似文献   

14.
<正>《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的内容很简单: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奥楚蔑洛夫过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的丑恶灵魂。小说人物富有代表性。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对达官贵人,甚至将军家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契诃夫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中,《变色龙》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金银匠赫留金被一条小狗咬了手指头,引起巡官奥楚蔑洛夫的干预.事情微不足道,甚至有些滑稽可笑.可是,它并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一些庸俗逗笑的故事.在这看似日常生活的笑话中,契词夫以其非凡的艺术才能,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颇有深广意义的讽刺典型.在不足三千字的小小篇幅里,相当逼真,相当完整的刻划出一位见风驶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迎上压下的巡官的典型性格.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某些人的奴性进行辛辣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某些本质.契诃夫给这篇作品起名叫《变色龙》就具有讽刺意味,可谓点睛之笔,它十分形象的概括了奥楚蔑洛夫性格特征.的确,奥楚蔑洛夫就是名符其实的“变色龙”,他善于随机应变,反复无常,象蜥  相似文献   

17.
凡是读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人,都对奥楚蔑洛夫和他的那件军大衣,留有深刻的印象.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对军大衣的设计与描写是深具匠心的.在作品中,正面写的是奥楚蔑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变色”的经过,侧面则写他穿着军大衣——脱下军大衣——穿上军大衣—裹紧军大衣的变化.契诃夫如此着力地描写军大衣,究竟有什么用意呢?或者说军大衣在作品中到底起了些  相似文献   

18.
吴加静 《辅导员》2014,(23):13-14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随即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手上提着小包,眼神瞟着四周的摊贩,叶尔德林照例跟在他身后。忽然,他像是听到些什么,蓦地停住脚步,向身后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小摊走去。  相似文献   

19.
教案的设计者始终围绕着《变色龙》一课的文眼“变”字安排教学,从变色龙的特点入手、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表现,分析“变”的内在原因,进而启发学生认识“变”的实质.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情节发展以及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全部融汇在指导学生对“变”的理解过程中.例如,在小说原文中,社会环境是放在第一段中描写的,但“教案”并未把交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安排在教学初,而是在学生经过研读、讨论,已认识了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的本质后,进一步讨论课文的主题时,要求学生联系第一段内容认识当时的社会性质.使教学内容既有整体感,线索分明,又重点突出;政治思想的教育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谐统一.在指导学生认识奥楚蔑洛夫善“变”特点的过程中,教案设计注意抓住“狗咬人”这一中心事件,通过对狗的态度,启发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教学安排步步深入,具有  相似文献   

20.
变色龙 巧用细节描写 展现人物个性 【借鉴与提示】 《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名作,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发人深思的力量,不仅在于作者幽默辛辣的讽刺,而且在于作者以入木三分的文笔,在“变”与“不变”之中,维妙维肖地刻画了沙俄统治者的爪牙奥楚蔑洛夫的善于“变色”的丑态,揭露了他的走狗本性,从而鞭挞了沙俄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 为了充分展现奥楚蔑洛夫谄上骄下、见风使舵、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