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展的,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进步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更深层的蕴涵乃是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只有在合乎人性的社会关系中,人才能作为真正的人存在,人才能获得稳定的提升和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发展状态的社会公正、作为个体完满德性的个人公正以及人们出于自愿在公正的社会联合中自由地发展并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表明了在本质的意义上公正本身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代视野的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回报之间相平衡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对我们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号召人民、团结人民的核心理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是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公正指标正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面临着三大困境: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正和消费不公正现象;其次是政治生活中权利不公正现象令人不安;再次,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机会不公平现象也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应遵循保证原则、机会平等原则、按劳分配原则、调剂补偿原则。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与大学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重要的道德法则,是全部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领域,大学负载着实现公共利益的办学目的,在体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具有社会公正意识的人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大学传播、倡导社会公正观念,有利于促进大众的社会公正意识的形成;实现社会公正,还要求大学自身在程序上努力体现和维护公正。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持续性、基础性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对于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使命、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我们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持续性、基础性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主法治、社会诚信、社会活力都将有大的发展,而社会公正作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在新的时期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并将其理念融入社会公平的主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公平正义,在社会公平正义下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社会公正这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课题。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 ,它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融在一起的 ,学习及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  相似文献   

12.
Withi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increased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SJE).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d a group of beginning teachers who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a social justice critical inquiry project (CIP).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many of them were successful at teaching social issues, they provided few to no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students to engage in social action and they themselves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ctivism. To explain this, the participants used the following four tools of inaction: tools of substitution, postponement, displacement, and dismissal. These tools relieved the tension of not taking action and allowed the participants to postpone, justify, or redirect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coming active in struggling for sustainable social change.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these tools can help teacher educator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 justice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原则,是衡量社会秩序公正有效的标准,是评判一种制度能否实现社会公益的价值尺度。只有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政策制订、统筹规划、有效实施,才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此,本文阐释了公平正义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联系,提出了只有建立健全拥有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才可以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们追求的理想,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而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发展与制度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伴生过程,制度的公平正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加强制度的公平正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去实现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部人类历史也就是追求社会公正的历史。但是,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农业社会的等级制条件下,还是在近代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化的条件下,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以至于思想家们往往是在起点公正、结果公正这些问题上进行繁琐的探讨。其实,社会公正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它的实现需要在利益关系的变动中进行。当前,人类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益关系形成的过程,这种利益关系将以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生成社会合作体系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维度。从价值理性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工具理性来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价值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具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对于稳定社会、缓解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促进企业改革以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和社保基金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内蒙古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在于维护和延续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力.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对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减少社会成员的风险,起到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毛泽东、邓小平和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公平思想的同时强调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