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16
本文试验制备了三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样,通过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加速硫酸盐侵蚀速率,测试各个试件不同循环次数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硫酸盐干湿循环复合作用下的腐蚀机理。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而且掺和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混凝土结构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会随着掺量的增大而提高;不同配合比的试件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增长的都比较平缓,变化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持续荷载下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2.5%,5.0%和10%Na2SO4溶液(质量分数),以及承受不同应力比(0.25%和50%)弯曲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失效规律、特点.结果表明: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腐蚀,其损伤劣化包括初始劣化段、性能改善段和性能劣化段.腐蚀溶液中Na2SO4浓度从2.5%增加到5.0%,混凝土失效时间缩短了25%左右;Na2SO4浓度增加到10%,失效时间缩短了40%.弯曲荷载在腐蚀后期加速混凝土的损伤劣化速度,应力比由0增加到25%,混凝土破坏时间降低15%;应力比增加到50%,其破坏时间降低25%~35%.此外,用SEM、能谱和XRD分析了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作用下的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进行海水干湿循环试验和海水干湿-碳化耦合循环试验,以表面状态、质量损失率、动弹性模量、超声波波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干湿循环、碳化和干湿-碳化耦合作用对CASC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干湿-碳化耦合作用下,CASC的质量损失率均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先期比较平缓,增长幅度不大,经过10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增大;而CASC的动弹性模量和超声波波速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经过6次循环后,其速率趋于平缓,表面有微损伤;与初始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相比,CAS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下降幅度为8.8%~11.0%.干湿循环和碳化作用对CASC的海水侵蚀均有加速作用,干湿循环促进盐析现象的产生,加快混凝土的破坏.因此,干湿-碳化耦合作用加速CASC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尿素和甲醛是生产脉醛树脂的主要原料,原料中所含的硫酸盐和铁若超出规定指标,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投料前需要对原料中所含硫酸盐和铁进行定量测定。 1.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1.1 原理 SO_4~(2-)能与BaCl_2生成白色BaSO_4沉淀: SO_4~(2-) Ba~(2 )=BaSO_4↓ 但由于尿素中的SO_4~(2-)含量很少,而是以白色浑浊物悬浮于溶液中,因此可进行比浊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进行海水干湿循环试验和海水干湿-碳化耦合循环试验,以表面状态、质量损失率、动弹性模量、超声波波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干湿循环、碳化和干湿-碳化耦合作用对CASC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干湿-碳化耦合作用下,CASC的质量损失率均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混凝土、掺减水剂混凝土、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探索影响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好,掺减水剂、粉煤灰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说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及水化产物中Ca(OH)2含量的多少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较大。同时试验表明,标养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好于蒸养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目的:1.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氧化镁激发矿渣-膨润土(MSB)竖向隔离墙的耐久特性。2.探讨干湿循环过程中循环级数对隔离墙的质量变化、干密度、p 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孔隙结构和微观产物等的影响,并探究MSB的服役性能。创新点:1.通过干湿循环作用,揭示新型MSB隔离墙与传统水泥基(OPC)隔离墙的耐久性差异;2.通过微观分析,成功测定新型MSB隔离墙干湿循环后形成的水化产物。方法:1.通过宏观实验分析,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比较MSB隔离墙和OPC隔离墙的质量、干密度、p H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图2和4~6);2.通过微观分析,研究MSB隔离墙中氧化镁激发高炉矿渣(GGBS-MgO)和膨润土的掺量对空隙结构的影响(图8),并探讨干湿循环作用如何影响碳酸钙和碳酸镁等水化产物的形成(图9)。结论:1.MSB隔离墙的质量损失比OPC隔离墙高1.1%~2.1%;2.MSB和OPC隔离墙的干密度和p H值均随干湿循环级数的增长而减小;3.MSB和OPC隔离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级数的增长而降低;4.增加GGBS-Mg O的掺量可减少2%~12%的累计进汞量,而增加膨润土的掺量会增加4.6%~7.9%的进汞量;5.干湿循环可加速碳酸钙和碳酸镁等水化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干湿交替与荷载作用下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根持载与恶劣环境作用后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加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梁的尺寸为1700 mm×120 mm ×200 mm.首先采用4点分加栽方式对梁进行预裂,卸载后粘贴CFRP片材,然后放入腐蚀环境.影响因素考虑了干湿交替与持载水平(持载水平分别为30%和60%混凝土梁极限荷载).分析了干湿交替单一因素和荷载与干湿交替双重因素对CFRP加固梁的长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与干湿交替双重因素对CFRP加固梁的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CFRP与混凝土界面的劣化引起;对CFRP加固梁的刚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试用教材上册(1987年5月第2版)第70页有这样一个结论:“任何可溶性钡盐跟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之间的反应都可以用上述离子方程式(指Ba~(2+)+SO_4~(2-)=BaSO_4↓)来表示。因为在所有这种情况下,都会发生同样的化学反应:Ba~(2+)跟SO_4~(2-)结合生成BaSO_4沉淀的反应。”我认为其中“任何”两字用得欠当,尽管任何可溶性钡盐跟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之间的反应都包含上述离子反应,但并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组氨酸锌(Ⅱ)配合物Zn(His)SO_4·H_2O(s),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在298.2k条件下分别溶解在2mol/LH_2SO_4溶液中的溶解焓,根据Hess定律和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计算出配合反应焓变△_rH_m~θ=9.371±0.073kJ.mol~(-1),进而求出配合物Zn(His)SO_4·H_2O(s)的标准生成焓△_fH_m~θ=[Zn(His)SO_4·H_2O(s)]=-1788.72±1.560kJ.mol~(-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评估海水冻融与侵蚀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大型静态和动态刚度伺服压力机进行了混凝土冻融和海水侵蚀后的力学性能试验.对混凝土进行了50,100,200和300次冻融循环,并配置了人工海水;选择了合理的干湿循环机制,对冻融后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10,20,30,40,50和60次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退...  相似文献   

12.
《安康学院学报》1994,(1):39-42
本文计算了不同浓度硫酸水溶液中(?)H_2SO_4、(?)H~+/H_2、(?)co_2/C,数值并绘制了298K时(?)-lgm图,指出(1)当H_2SO_4浓度约为0.63mol·kg~(-1)时,SO_4~(2-)与H~+的氧化能力相当.在此浓度以下,SO_4~(2-)的氧化能力比H~+弱;而在此浓度以上,则是H_2SO_4的氧化能力比H~+强.(2)浓H_2SO_4氧化金属铜生成SO_2,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11.2mol.kg~(-1).(3)浓H_2SO_4氧化非金属碳生成CO_2,浓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6.0mol.kg~(-1).  相似文献   

13.
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相同,而用量不同时,反应的产物不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亦不同.例1(1)向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_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在此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_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NaHSO_4溶液中的H~ 被Ba(OH)_2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中和,NaHSO_4溶液中的H~ 和SO_(4)~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Ba(OH)_2所提供的Ba~2 的物质的量只有OH~-的一半,可见此时溶液中的SO_(4)~2-只有一半被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_(4)~(2-) Ba~(2 ) 2OH~-=BaSO_(4)↓ 2H_2O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必修课本第一册第69页倒数第一行有如下的叙述:“由此可见,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SO_4~(2-))的存在。” 笔者认为此种提法不严密。因为教材仅是从有限的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磷酸钡)能溶于盐酸或稀硝酸而得出上述结论的。既没有考虑含有Ag~ (或Hg_2~(2 )、pb~(2 ))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没有考虑含有SO_3~(2-)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此两种情况下都可能出现与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相同的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历史对饱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φ150×300mm的圆柱体试件,对饱和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荷载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100次)与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作用下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荷载循环次数以及应变速率对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历循环荷载历史后的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制备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并以廉价的1,4-丁二醇和工业废气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溴化氢为原料,以合成的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用途广泛的1,4-二溴丁烷.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过程中的复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浓度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以1,4-二溴丁烷的收率为考核指标,确定了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n(Zr)∶n(Si)为1∶4、陈化时间12 h、预焙烧温度200℃、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 h、H_2SO_4浓度1.00 mol/L、m(前驱体)∶V(H_2SO_4)=1∶10时制备的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看到《江苏教育》(中学版)1987年第8期,丁家喜老师写的《检验SO_4~(2-)的试剂应如何选择》的文章。我觉得文中关于检验SO_4~(2-)的试剂的选择,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但是,对文中最后说“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初中化学课本用BaCl_2作试剂来检验SO_4~(2-)离子是合适的我有不同意见。现将我的看法阐述如下: 一方面,如果说选择Ba(NO_3)_2溶液来检验SO_4~(2-)不合适,是因为要受SO_3~(2-)的干扰,那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雷 《考试》1999,(Z1)
近几年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大多可通过简单“估算”快速求解,常用的方法有:一、“范围”估算例1(’94年高考题)100mL0.3mol/LNa_2SO_4溶液和50mL0.2mol/LAl_2(SO_4)_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_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0mol/L B.0.25mol/LC.0.40mol/L D.0.50mol/L解析:混合前两溶液中 SO_4~(2-)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3mol/L和0.6mol/L,且混合前前者的体积大,故混合后溶液中 SO_4~(2-)离子的浓度大于0.3mol/L,小于0.45mol/L,选 C。二、“特值”估算例2(’98年高考题)pH=13的强碱溶液与 pH=2  相似文献   

19.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为何选用红磷?剖析红磷燃烧后的产物P_2O_5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红磷燃烧时几乎能消耗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2、鉴别Cl~-或SO_4~(2-)时,为什么要滴加稀硝酸?同时鉴别Cl~-或SO_4~(2-)时,要先鉴别哪种离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泥基材料的拉伸性能会随着荷载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加载速率为4×10~(-6)~1×10~(-1) s~(-1)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直接拉伸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多缝开裂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抗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创新点: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较为全面地测定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4×10~(-6)~1×10~(-1)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直接拉伸性能;2.建立适宜的拟合方程,可直观反映多种直接拉伸性能指标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方法: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确定加载速率对超高韧性直接拉伸特性的影响(图2和4);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拟合,简单直观地反映应变率对拉伸弹性模量、初裂抗拉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图3、5和7)。结论: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薄板直接拉伸试验,当应变速率在4×10~(-6)~1×10~(-1) s~(-1)的范围内变化时:1.材料的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都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其中除初裂抗拉应变随应变率升高而减小外,其它几项性能指标都显示出明显的动态强化效应;2.多缝开裂模式和极限抗拉应变对应变率不敏感,极限裂缝宽度始终在100μm以内,极限抗拉应变保持在3.7%左右;3.应变率对初裂抗拉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的动态增强效应都存在一个阈值(皆在1×10~(-3) s~(-1)附近),在应变率达到阈值之后,动态效应才更加显著;4.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优于混凝土的耗能能力,在地震荷载(对应应变率在1×10-4~1×10-2 s~(-1))作用下其耗能能力可达C20混凝土的10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