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课前5分钟1.课代表安排部分学生板演,包括: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P86做一做,P88习题3.2第2、3题,P91做一做,P94习题3.3第2、4题。2.同伴互相讨论交流本节课后练习及习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课本第三题和练习册 P1—P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方法。2、会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出示课题“进位加法练习课”一、指导做练习册上习题。第一层次:师:我们先练习看图列式计算。  相似文献   

3.
题若正数a,b,c满足a b c=1,,求证本刊1994年第7期P.46上,田正平老师用逐步调整法证明了此题.这里,笔者给出两种简洁证明,证1因对任意实数a,b,c,d有(高中代数课本下册P.14练习第2题)因此,原不等式成立.证2因对任意复数z_1,z_2有(高中代数课本下册P.197习题第6题)(i为虚数单位)因此,原不等式成立.最后,我们指出:原题的条件可放宽为“a、b、c,为满足a b c=1的实数”.利用课本习题巧证一个不等式@宋庆$江西永修县一中  相似文献   

4.
此题不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物理1第1章第1节“问题和练习”的第2题(P.13,下称课本习题).以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意境雅致的诗文来设问参考系和相对运动概念.凸现了物理学的人文因素,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因此本题被认为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以此改编的习题,考题也见于多种参考书和试卷;介绍或提及这个习题的文章也常见到;甚至电视连续剧《武林外史》竞也以此为例,大谈相对运动.但本人对此题有不同的看法,且认为作为练习并不妥当.现将课本习题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1.3.2节“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极大值与极小值”例2左侧有一张图1—3—5,虽然教材P.34习题1.3第7题也直接考查了这张图,但是这张图真正的作用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几何》第三册“圆”这一章中,P100第10题,P117第12题,P117B组的第3题,P124第2题,P132第6题,P207第12题,都是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及其外接圆有关的一类习题,如果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P.121页习题19.3第七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例题、习题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认真搞好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对典型的例题、习题还要从多角度挖掘其典型的应有的教学价值.1.对解题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2.学以致用,挖掘例题、习题结论的利用价值.3.变换例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做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4.一题多问.挖掘例题、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5.认真挖掘教材中例题、习题中隐舍的德育素材.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1.圆的直径端点式方程 人教版数学必修ⅡP124习题4.1第5题: 已知:圆上一条直径的端点分别是 A(x1,y1),B(x2,y2),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备修加选修)第179页习题第2题,题目如下: 题目 一电荷Q在某一匀强磁场中沿垂直磁场方向做圆周运动,判断下面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应用第32页习题1.3B组第1(3)题: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1》第2章"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书后习题,2010年第3版在2007年第2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即删除了第2题后面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降低了难度;修改了第3题的表述,从而隔离了与第2题的联系,使得题意更加清楚.但是,尽管做了上述修改,  相似文献   

13.
如今不少中考题均来源于课本例题或习题,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题的研究.以人教版《几何》第三册P79例2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开金 《数学教学》2008,(10):18-19
下面是根据北师大版九年级实验教科书P.21习题1.7的第2题改编的一道题: 若干个小立方体所搭几何体的三视图分别如图1所示,你能说出搭这个几何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相似文献   

15.
使用课本: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内容:第119页“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例7、例8,“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三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计算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式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数位表、汁数小圆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1.出示如下减法竖式:  相似文献   

16.
刘志明 《物理教师》2000,21(3):17-1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递进式习题教学,辅之以直观手段、理想化模型,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的程序是: 首先,编排好递进式习题,其难度逐渐加深:其次,集中精力讲好基础题.讲好基础题是关键,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弄清其中的道理,为后面解决递进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对系列递进习题,需着重让学生自己练习,在关键时刻稍加提示.最后,概括出结论.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做一切习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与掌握,怎样才…  相似文献   

17.
1.(苏教选修2-3P9习题1.1第9题、第10题)如图,从A处沿街道走到B处,使路径最短的不同走法共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更要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解题的价值并不是答案本身,而在于思维探究的过程.在复习课上,我们将苏教版教材习题7.5第5题以及第七章复习题第16题进行了改编、延伸和拓展.从学生产生“错误”或“想不出来”的原因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对某些几何习题中相关的知识点还是很熟悉的,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导,思维盲目而混乱,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缺乏与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挖掘习题的潜能,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在上抛物线的习题课时,以课本习题八的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_1、y_2,求证y_1y_2=-p~2.”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优化组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教学程式:一、命题的证明采用讨论式教法,一题多证培养求异思维.我让学生认真审题,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争论答辩,集思广益,得到四种不同的证法:证法1设焦点弦两端点分别为证法2设过焦点…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教学中,对课本习题进行再探讨,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教材,有的是取教材中的原题或仿制类似题。为此复习课应紧扣教材,有的放矢,力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实践证明,复习课教学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可前后串联综合,乃至适当的拓广、延伸等,可使学生对所讲问题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奇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真乃是一举多得。下面以我的复习课教案一例,以抛砖引玉。 解析几何课本第99页习题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_1,y_2,求证:y_1·y_2=-p~2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对此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