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阅近年出版的书刊,发现鲁鱼亥豕,错别字往往很多。一般都归咎于校对人员。现在有的校对人员水平低,质量差,这当然是书刊错别字多的一个原因。其实原因并不简单,因素很多,也涉及到印刷厂排字工人水平和工作态度,作者水平等等。但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责任编辑。这又涉及到所谓编校合一问题。所谓编校合一,不是指把编辑和校对的全部工作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编校合一”的问题,大概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也做一些校对工作,可以熟悉校对业务以及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利于提高书刊质量。另一方面,让做校对工作的同志也做一些编辑工作,可以在发稿前帮助责任编辑弥补一些原稿上的疏漏,或者在校对中发现一些遗留的问题,提请编辑或作者解决。这  相似文献   

3.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要靠提高图书质量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提高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宣传推广、优良服务,等等,但其中首要的是图书质量,而图书质量的保障体系有两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笔就校对主体价值认知、校对职业意识提升和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任叔与校对工作江达飞多年来,出版物的差错率居高不下,个中原因颇为复杂,并非只是校对一个环节出的问题,然而书刊疏于校对,校对本身质量不高,却也是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恢复我国出版界历来重视校对工作的传统,健全校对质量的保障体制,应是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5.
陈敬根 《出版科学》2010,18(1):23-25
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校对工作的这一属性,加之减编增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版机构广泛采取编校合一、撤销校对专业机构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书刊质量下降。本文从功能性态、地位作用、历史溯源等方面分析校对的特性,指出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被动性,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校对专业机构建制独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6.
吴有定 《编辑之友》2010,(7):87-89,91
一 现代校对是编辑工作甚至是作者创作不可或缺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乃至作者创作必要而且可能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重要环节之一.[1]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书刊报纸等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校对增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对原稿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价值(不是数值)有所增益,也就是对原稿质量有所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校对保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保护原稿价值不受损害,也就是对原稿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保值,是对每一位专业校对工作者的起码要求;增值,则是对每位中级以上的校对工作者更高的要求,也是应该的和必要的要求。校对保值,要求校者忠实于原稿,消灭  相似文献   

9.
校对工作横竖谈(一)本刊记者陈鹰在全国首届校对工作研讨会上,与会者们挣心畅谈,对当前书刊编校质量现状及校对队伍建设问题的忧虑、对校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加强校对队伍建设的殷切希望、对做好校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令人感而叹之;对于改善校对管理、提高书刊编校...  相似文献   

10.
校对是书刊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出版周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按北京印刷业统一规定,校对每超过一天,存版费将增加全部排版费的5‰,可见,校对速度的提高既有利于书刊的快速出版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校对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因此,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校对的最终评价指标是错误率,只有在不影响校对质量的前提下提  相似文献   

11.
解析校对题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证出版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对的功能就是校异同和校是非.鉴于在考试中不可能同时提供原稿和校样,所以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校对题只对校是非进行考查.校对题中的差错类型除了与编辑加工题类似的外,还有格式方面的差错.另外,通过校对题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使用校对符号.下面以2008年校对题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3.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4.
校对工作的快和慢,关系到出版过程的短长和书刊质量的优劣,反映了校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因此是校对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校对的数量和质量校对的数量,是指每个校对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校对数字,一般是按日记载,按月统计由于各个出版社的性质不同,出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许多职业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受其职业的性质和目的所限制,体现出该职业的特征。书刊出版行业中的校对,是一种以纠正书刊原稿或样张中的错误为主要责任的职业,认识和把握校对思维方式,对于深入、深刻认识和把握校对的职业性质和特征,做好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校对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校对人员注意力深层机制的研究和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字数浩繁、专业领域各异的书稿,在一定的编校质量要求下,校对人员除了要有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校对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知识、编辑学知识、文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构成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又要有健全的身心素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是搞好校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注意品质越好,校对人员对清样差漏处越敏感,越有利于消灭错误,确保校对质量,从而有效解决精品出版物塑造过程的瓶颈问题.为此,校对人员注意品质的改善,是校对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往关于校对理论的研究,多局限于校对步骤、方法、组织及校对者的态度等方面,对于注意品质等心理因素涉及较少,为此拟就本文.即将发稿时,忽然收到<编辑之友>杂志,当看到刘晓平、张平<注意和记忆在校对中的作用机制>一文时兴奋不已,诸君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通读此文数遍,总觉得谈得不过瘾,故仍坚持投寄拙作,以应和前文,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校对管理与谈判、营销、主持、授课等一样,都离不开语言艺术.语言艺术运用的好与坏,影响着图书的出版周期和校对质量. 客观地讲,在出版行业,校对作为中间服务环节,其工作被认为是出版过程中的一种简单劳动,往往不被重视,地位一直不高.而实际上,校对工作在出版行业是最苦、最累的,待遇也不高,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天天与各类稿子打交道,校对人员心情通常比较郁闷.  相似文献   

19.
校对是保证书刊出版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结合校对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认为在出版节奏越来越快的现状下,更应做好校对环节的人员管理、流程管理和外包管理,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图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图书出版品种增加、周期缩短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缩短出版周期,对于各出版社来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就校对工作而言,多年来出版社专业校对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但未能得到解决,而且在出版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版社靠原有的社内专业校对人员已不能满足出书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社会校对力量既是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版事业的一条新路,也是校对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校对新生力量的出现为出版业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