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14-122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根据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作出的科学决策。文章针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向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8.3%的家庭有二孩生育意向,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孩子抚养方式以及城乡分布等因素对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均向有显著影响,文章据此从社会与家庭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正式实施,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正式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但单独二孩政策遇冷,二孩出生规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河北省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年6月河北省11个地市及所辖县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以及2016年3月沧州市生育意愿调查数据,进行不同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二孩生育意愿为62.3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一孩性别、家庭类型、教育和社会资源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三十多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研究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是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生育政策放宽如何影响出生性别比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缺乏实证研究的检验。本文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中部四个省的生育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调整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方向是升高,但影响程度十分有限。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单独二孩性别比在多数地区高于全部出生人口性别比,但单独二孩出生数占全部出生数的比重很小。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控制出生性别比偏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生育政策是影响人们生育观念、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人口的稳定、合理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杭州市“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80后的生育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80后的生育意愿增强,对孩子性别偏好不明显,生育二孩的间隔大约为3—4年。基于此,杭州市政府应通过提供优质的生育服务;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根据不同年龄段及生育间隔,及时做好应对生育高峰的准备;加强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监测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制度以及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等措施来正确应对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于2014年正式实施,但近一年现实表明,二孩申请远低于预期。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东亚现象"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同时,决策前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受政策的逆反效应、舆论的助推效应和"搭班车"的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使得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偏高。本文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的三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双独家庭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适用群体的生育行为进行了预估,并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从2016年开始我国实施"全面二孩"的新的人口政策,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至此拉开"全面二孩"序幕。然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两个指标同时出现下降,政策导向收效甚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阐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进,通过二孩政策推出后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影响的调查,分析二孩政策实施的困境,最后提出将"全面二胎"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对"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通过收集了近几年中国人口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现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矛盾的问题。此外,借鉴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鼓励生育措施,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社会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提高人民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9.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对有关人口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这种人口变动趋势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学前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学龄前儿童数量、幼儿园资源配置、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监控人口变动趋势及做好应对措施,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及树立科学教养观念,让"大孩""二孩"共同成长等一系列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出现了"独生""准二孩""二孩"三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为探索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本研究以6岁幼儿作为被试,运用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分别考察来自"独生""准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儿在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的意向表现,结果发现6岁幼儿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处于他人需求取向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向整体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与分享;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不存在性别差异;来自"独生"和"准二孩"家庭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高于"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政府应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启动全方位的家庭服务支持策略;幼儿园应大力开展亲职教育和同胞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家庭角色地位,把握"准二孩"家庭结构过渡阶段的教育契机,提高长子女照料二孩的参与度,发挥幼儿同胞竞争意识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