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一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制度制定到层层落实,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都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的大事.伴随着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从形成、发展到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也经历了从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到注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主的发展变迁,进入21世纪之后,更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即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因此,对我国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做一下梳理,探索其中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今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朝统治者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先抚后剿的民族政策。基于此,以明万历年间的史实为例,从调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矛盾的政策,适当调整少数民族的进贡制度,实施招降安抚的民族"怀柔"政策三方面,研究明朝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以期为当下我国少数民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少数民族高校学生是从民族地区选拔出的优秀人才,是未来民族地区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研究如何有效地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的质量。能有效促进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至今已持续实施10余年。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历年的政策文本出发,梳理其实施要点与突出变化,包括目标、招生与录取、培养、就业四部分,并与“预科政策”“特岗计划”两项政策的实施逻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于逻辑相对单一明确的教育政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暗含“补偿”与“发展”两种复杂交织的政策逻辑,其间的潜在冲突造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内在张力与实践挑战。建议进一步彰显“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发展逻辑,扩大招生范围,拓宽民族地区发展参与人群;拓展专项计划,精准培养地区发展所需人才,从而更好助力提高民族地区人群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汉族统治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当统治者意识到边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及公平问题成为明王朝统治的重要影响因素时,即采取"推行王化,以变夷风"的民族教育政策,努力促进边地民族教育文化风气的改善。他们积极对少数民族实施科举考试,把实施科举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到巩固多民族国家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努力促进"导民善俗";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太学、儒学、社学及书院的发展;采取"就近乡试"、增加"解额"、禁止"冒籍"、"加俸级优异之"及对土官子弟的管理优待等诸多"倾斜"、"优惠"政策,使诸多少数民族子弟向上层流动的趋向清晰可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显著提升,从而顺利地实施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高考照顾政策是我国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在高考中给予的照顾政策也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拓宽支持渠道,另一方面适时适情调整高考加分分值、规范照顾群体和实施办法.少数民族高考照顾政策的未来发展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长期坚持、因地制宜、慎重稳进.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共产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提高,大力加强基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较为缺乏,政策定位和实施存在偏差,政策评估存在困难。中央政府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采取“特群特攻”,合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9.
200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共有七所高校招收少数民族骨干生。初步探究骨干硕士生的报考意向及就业意愿,了解该政策的实施对骨干生及地方发展的实际作用,有助于促进该政策更加完善,使少数民族考生从中受益,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疆高校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实施优惠政策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新疆高校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的优惠政策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述,明确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由市场配置,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是质量,而不是民族标准的问题。提出了在坚持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对现行高校招生优惠政策应不断进行完善与调整的原则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的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但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社会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风俗等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的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但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社会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风俗等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干部理论的阐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文化的平等与繁荣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要求,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整合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有机部分,是我国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概念认识含糊不清。要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需要深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认识,首要的是从历史、文化和政策等各个视角,阐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概念,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完善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把培养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与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结合起来;执政的共产党应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关心爱护并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执政的共产党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过程中,要注意改善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使其适应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陈秀琼 《高教论坛》2011,(2):36-38,90
民族高等教育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促进多元文化整合的重要渠道。民族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缓和国内民族矛盾、加强明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朱元璋对蒙古族、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其民族政策都体现出“威德兼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毳 《考试研究》2014,(1):24-28
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变化,既受高考政策影响,也体现了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要求。本文论述高考英语科目的地位变迁与改革举措,分析其政策导向,对深入认识高考英语科目发展趋势,促进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社会巨系统在体育组分内部的有效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状态及特性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巨系统的特性的影响,以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契机,借助系统科学的视角探究湖北省高校开展押加运动的发展状态,研究认为,现阶段湖北省民族高校的押加项目仍处于一种低层次守恒状态,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认同状态缺失、民族高校领导作用减弱及押加项目的优势人才选拔培养单一等维度,只有针对问题进行改革,才能有效的打破低层次守恒状态,促进押加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高层次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