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聋生对道德和非道德规则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纸笔测试考察了初二到高三的在读中学聋生对道德规则、以及非道德规则的认知,主要结果如下①中学聋生对各种规则的认知都不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②大多数聋生都接受同伴、老师或学校制定的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但对安全规则的接受性则要差得多,并且还没有认识到个人事件依从于个人决定而不是权威.③聋生认为可以反对不道德规则,但这一认识还不足够成熟,多数聋生认为权威制定的习俗规则、安全规则和个人规则都不可违反.④对规则的认知与聋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关联.这些结果支持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论,对发展聋生的社会性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儿童很早就对道德和习俗领域的基本的社会规则表现出初步的理解,他们的道德认知逐渐地从他律转向自律,并与其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很早就在多个判断标准上对习俗规则和道德规则做出了区分,他们对社会习俗的认知则从绝对性、普遍性向相对性、具体性转变;随年龄增长,儿童的个人世界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年长儿童、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将个人领域从道德和习俗领域独立出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大大丰富了社会领域理论,对有关社会规范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学校教育的三个被试组在物理推理、空间推理和社会推理三个认知领域内的四项问题作业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从而对布鲁纳和凯斯所主张的高水平结构内容具有其文化根源的观点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育对抽象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缺乏学校教育,抽象维度思维的发展将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儿童青少年在不同认知领域内认知发展的水平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发青少年自豪感和愉悦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并明确两者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对被试的主观报告进行分析和分类的研究范式,探讨青少年自豪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并与愉快感的关联事件类型进行区分.结果:青少年自豪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可概括为: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与自我提升相关的事件、与个人道德提升相关的事件、与集体荣誉相关的事件,青少年愉快感的关联事件类型可概括为:与活动快乐体验的事件、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与自我提升有关的事件、与个人道德提升相关的事件;两类情绪的关联事件类型差异显著,与个人荣誉相关的事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自豪感体验,在活动中的快乐体验的事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愉快感体验;示范性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产生自豪感和愉快感的事件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学校和教师应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情绪教育,同时积极搭建家校平台,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认知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领域特殊性的视野对于理解儿童道德发展和改进研究思路、方法有着有益的启示和指引.道德认知领域一般性理论受到新近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质疑,道德领域理论的提出开创了道德领域特殊性研究的先河,从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道德、常规和个人事件的划分,文章最后对这一理论及未来研究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日益增多,高校成为学术失范的重灾区.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和学者个人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等,加强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它需要学者、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受着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制约。以德国道德教育心理学家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为工具,通过对湖北和广东两个大省的实证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同时从性别、年龄、居住地、政治面貌、学历、学习成绩、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着手,能够寻找出影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因素。应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综合作用,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135名4-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图片故事法测查幼儿道义推理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4-6岁幼儿的道义推理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在不同规则领域中幼儿道义推理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4—6岁幼儿对禁止形式规则的推理成绩显著低于对义务和允许形式的推理成绩;4—6岁幼儿能很好的检测出同辈违反,但是对妈妈违反、特别是双违反的检测较为困难,随年龄增长,幼儿检测妈妈违反、特别是双违反的能力获得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