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认为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非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并不矛盾,二是两个层级的东西。任意性反映了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结论是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二者并不矛盾,分属两个层级。任意性反映了基本语汇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和感叹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不同层级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徐波 《考试周刊》2007,(26):114-115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所指和能指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声语言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本文阐述了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上任意性,同时也论述了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关系。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的任意性程度是逐渐下降的。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对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属性,并将其确立为第一原则以来,语言学界从未停止过对该原则的思考、批判甚至否定。本文通过探讨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本质属性,指出任意性原则的理解必须弄清索绪尔界定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语言符号本身和符号与符号之间所处的不同层次的关系,从而说明索绪尔对任意性原则的强调,并不等于对符号可论证性的忽略,非任意性的存在并不能构成对任意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任意性包涵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对使用语言符号的人来说,任意性受到社会约定的制约,具有强制性;感叹词、拟声词、象形文字等并不能动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是基于不同语言体系之间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皮尔斯提出的语言象似性是基于某一语言体系内部的元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因此,象似性与任意性并非对立,并非孰对孰错,语言研究者应该明确二者在语言系统中的层面问题,以及对语言符号概念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意义"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语言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当前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分歧就是这一争论的延续,两派分歧的实质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否具有非任意性以及非任意性是否应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的同时,不否定非任意性的存在。象似派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主要是象似性。由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理论所强调的层面不同,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回答"哪一方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意义"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语言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当前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分歧就是这一争论的延续,两派分歧的实质是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否具有非任意性以及非任意性是否应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的同时,不否定非任意性的存在.象似派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主要是象似性.由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理论所强调的层面不同,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去回答"哪一方该处于支配性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基于语言人类学从象似性和指引性两方面来探讨语言的非任意性,认为任意性原则是针对语言系统内单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以词为例,利用认知理论分析论证语音与语义之间、词与思维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的第一原则。近年来,国内学对这一原则的讨论相当激烈,有人提出质疑,甚至完全否定现代语言学的根基——任意性。究其原因,是许多学对语言任意性原则产生一系列误解所致。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观的核心内容,贯穿《普通语言教程》。不仅存在于能指所指的关系中,还存在于能指之间,所指之间,以及其他更大的语言层次结构上。本将逐个澄清关于语言任意性的误解,从而唤起对这一原则的全面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周道凤 《文教资料》2007,(26):28-3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目前仍然是语言学界争议的话题。随着对象似性研究的日益关注,一些学者以象似性的普遍存在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否认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和理论发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任意性依然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本质特性,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任意性是对符号内部二因素能指和所指关系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中,象似性是对符号之间关系或符号与外部世界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已成为共识.但对于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各有所述.一是任意说,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联系;一是理据说,认为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也有学者主张象似的辩证观,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即任意性与象似性的结合.本文认为,语言符号是处于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而又不处于两极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15.
文学符号与普通交际性语言符号不同,其意旨行为也独具个性。语言符号主要呈现任意性特征,所指与能指分离,两者没有内在联系。文学符号的意旨问题则较为复杂。在文学符号的理据性问题上,不同学者做出不同阐发:巴赫金提出符号的自指性,苏珊·朗格认为文学符号的所指(感情)包含在能指之内。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学符号意旨理论的探讨来进一步澄清文学符号意旨问题的个性因素,以期进一步了解整个文学符号的个性以及“文学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词汇的理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语言理据是辨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它反映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各种联系。本文从语音、形态、语义几个层面分析英汉语言中的理据性,认为英汉词汇的音、形、义虽然有着“任意性”的一面,但同时更存在着语音、形态和语义的理据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双重属性,即能指与所指关系原本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的;但二者关系一经固定之后,就具有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此后,用已然的语言符号来组织另一类语言符号时,就必须遵守先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语言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语言界十分关注“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即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象似的还是任意的”这一话题,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语言现象的多样性,承认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本文通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社会性、依存性和开放性基本特质的分析,对词语的基本特性及其任意性和象似性关系的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拟声词不仅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 ,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既具有象似性 ,又具有任意性。文中从两个方面对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加以说明 :一方面是象似性和任意性的统一 ;另一方面是先有象似性 ,后经过社会语用 ,逐渐过渡到任意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语言又同时具有理据性。汉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在音义关系上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理据性,其理据性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可释性,词汇产生发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的理据性上。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