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和完善高校创新系统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的高校创新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蟀低的“两低”现象,分析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讨论了高校创新系统对解决“两低”问题的作用以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与政府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社会化科技服务创新系统的关系。提出建设高校创新系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创新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建设创新基地,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动态研究;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评审管理机构,提高科研成果的配套化、集成化、工程化和产业化程度,增强科研成果的竞争力;建立科技创业基金;建立创新网络,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5):330-335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然而,我国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作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既是国家知识创新系…  相似文献   

3.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92-96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入手,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系统+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补联动,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引擎。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可以发展,其中关键的一环:“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的未建设,它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在21世纪初,组织和实施“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在总结其成员国创新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其成员国倡导的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项战略举措。它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3部分构成。在这里,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目的,制度创新是纽带和指挥系统。国家创新体系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执行主体各不相同。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包括国家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所的一部分;技术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企业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本身以及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中的技术开发中心等;制度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及各级与科技、教育、经济相关的管理部门。3个系统的执行主体虽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3个系统是相互昆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国家创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证。因此,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为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服务。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从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来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和知识库;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的作用对创新将发挥重要影响。国家创新系统实质上包括“国家系统”和“创新”两部分,“国家系统”最早由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他率先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提出了后进国家应采取的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与应用系统。当前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在创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立良好环境、加强协调。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在 总结其成员国创新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其成员国 倡导的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项战略举措。它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3部分构成。在这里,知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目的,制度创新是纽带和指挥系统。国家创新体系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执行主体各不相同。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包括国家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所的一部分;技术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企业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本身以及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中的技术开发中心等;制度创新系统的执…  相似文献   

8.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先后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并提出了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使迎接知识经济具体化、工程化,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人才、技术、资金等基础条件较差,笔者认为也必须建立既与国家创新体系接轨,又能有效地服务于本地创新需要的地方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特征使得从系统视角研究剖析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成为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引入系统观,在解析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生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从理论层面对国家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解构与剖析。首先,本文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特征,从“系统结构-系统运行-系统功能”的视角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将其理解为结果绩效与过程绩效的有机结合,并分别分析了两者的生成机制及相互作用。其次,本文整合“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内部运行-系统外部开放”的维度视角,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影响因素系统分析框架,并从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两类功能导向下的子体系效能入手,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与一般系统运行模式,并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需要系统性思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优化系统结构与布局、推动要素多层次流通、有机结合创新环境等维度提出了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思路,并从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系统论理解、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三点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既拓宽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分析方法,也夯实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到了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一项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指出:“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创新体系是由存在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于创新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交流所构成的”。由此可见,“创新中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改进创新绩效是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一个国家的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主体如何相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知识创造和使用的集合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即为创新系统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及分配机制也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项机制有密切联系.文章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涵,指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产、学、研两方或三方联合创新的行为;是系统性的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系统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大量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对如何识别区域创新系统避而不谈的问题,本文先对区域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于研究区域时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兴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区域科学的关系,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区域”的含义和“知识聚集域”这一特征;文章更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条件、演化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数据等数字要素的广泛应用重塑了国家创新体系内部各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生成逻辑,亟需完善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体系。从系统功能视角探讨了数字要素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过程、影响路径和政策方向。结果发现,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经历了“数码化—数字化—数字转型”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并且通过改善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取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并从理论构建、监测评估、制度逻辑、场景发展四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与院地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阐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模式,认为我国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之路。回顾与分析了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区域创新工作中的成绩与经验,提出我院应将区域创新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目标之一,并建议我院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加强战略、地位与作用、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真正发挥中国科学院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三大基地”和“思想库”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媛  成良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200-202
将知识创新置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这个大的概念中解读。从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和知识自身的特点出发.指出目前知识创新的发展方向——集成化发展。并从其发展的趋势,论述知识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系统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创新系统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直接体现。从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入手,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变量构成,并对系统进行了回溯链路分析和关键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创新体系”是指特定区域内以创新资源为基础,推动新知识或新技术产生、流动和扩散的组织网络和制度安排。教育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中介服务网络、制度与政策体系以及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集群,是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创新体系是一个宏大的有机网络系统,是互相紧密联系又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并需要社会法律、政策、科技价值观、舆论和文化氛围的保证和配合。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必要的科技投入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有效测度产业创新体系知识资本不仅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还可以通过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实现产业创新目标,更是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分配资源的依据。但国内外已有研究侧重于产业创新体系的动力因素、结构因素和影响因素等,关于产业创新体系知识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对产业创新体系知识资本测度研究还显不足。文章从个人、组织、区域和国家四个空间层面对知识资本测度进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创新体系构成要素构建适用于产业创新体系的知识资本测度指标,试图为各决策主体进行知识资本测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绩效评价综合指数位居测评的26个国家中的第19位。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决定国家创新体系综合指数的四项指数中的知识创新系统绩效指数和技术创新系统绩效指数过低。同时与中国知识传播系统内部指标的失衡也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保持知识应用系统高效的同时,中国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绩效的关键在于提高中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绩效和技术创新系统的绩效,同时提高知识传播系统内部失衡指标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