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西域长时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内容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中,而萨满教神话是萨满教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雏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蕴含着萨满教神话,如:关于“狼族”、“狼生”“狼祖”的神话反映了狼图腾文化;关于“树生”神话,大树也是古代雏吾尔先民崇拜的对象,并视为白己的始祖神加以膜拜;还有关于乌古斯的奇异诞生神话。  相似文献   

2.
喀什话作为雏吾尔语南方方言的分支,作为雏吾尔语结构功能及文化上的变体。它总体上与雏吾尔语标准语保持了一致,但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喀什话保留着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亲属称谓是其中之一。它有亲属称谓数量少,简洁,宗教色彩浓厚,职业、家庭背景影响大等特点。论文结合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雏吾尔语喀什话亲属称谓特点,展示喀什话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3.
用开门七件事喻理是汉民族长期形成的语言文化习俗。开门七件事熟语是一个成系统的熟语义场。柴米油盐酱醋茶熟语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连共现,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特点。开门七件事熟语具有高度的知性价值--传播知识和经验,反映了汉民族的价值观念,表现了人们的信仰、思想、愿望、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文诗歌中有以“松”“柏”比拟美人腰身的表现传统,这一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传统既显现出维吾尔人受游牧生活和尚武习俗影响而形成的欣赏“健美女性”的“美人观”,也蕴含着本民族早先有过的“树神崇拜”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汉语诗歌相比较,这一艺术表现传统的长期延续,传承着一贯的欣赏“健美女性”的审美趣味,折射出雏吾尔人的“美人观”中,文人势力和文人趣味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1ь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雏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汉语军事题材熟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军事文化历史,是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军事文化信息。军事题材熟语的产生是语言使用习俗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继承下来的集体性语言规约、语言传统和语言定式。  相似文献   

7.
镜子是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工具,它不仅是反映相貌容貌的器物,还可以作为意象形成文化的载体。熟语是在民间经过长时间流传的词组或句子,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镜子”在中俄两国熟语中表现出不同意象,体现出两国不同的文化习俗。以汉俄熟语中的“镜子”意象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分析“镜子”意象在汉俄熟语中的具体展现及其文化内涵,探究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丹寨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属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山民淳朴、敦厚,友善、勤劳、好客等传统美德犹存。在这个民风淳朴敦厚的地方,还保存着苗族的婚丧习俗、节日,并以芦笙歌舞以及一些规约、禁忌等形式去表现本区域这种特殊的文化。这在当地人的眼里,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但这些习俗、习惯和风情东西却是很具特色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写作素材资源。  相似文献   

12.
雏吾尔和哈萨克两个民族自古生活于同一个文化区,同属突厥语民族,由于经济结构相同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构成共同或相似的文化特质,其中谚语就是显著一例.谚语产生年代久远,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知识宝库.运用民族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例举维吾尔和哈萨克两个民族三个“水平级模式”的古老谚语,不仅指出两个民族谚语的共性、交流和演变,而且揭示和探讨了两个民族共同或相似的传统精神特征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畏兀儿人的族源传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畏兀儿人的族源传说,与汉文中有关回鹘上古史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肯定维吾尔族的族源为丁零,雏吾尔族的发祥地为蒙古高原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和蒙古高原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  相似文献   

14.
吉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吉林方言有许多熟语,这些现成的语言单位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流传,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习俗,以及中原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其中的惯用语更为重要,内涵深刻,转义丰富,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差异较大,很多在普通话不谐音的字,在闽方言却是谐音的,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谐音文化。谐音文化一般分为禁忌和祈福两大类,具体表现为谐音习俗、事物改称、方言熟语等方面。从闽方言语音特点出发,可以探讨闽语区的谐音文化的形成和分布及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类长篇小说,<歧路灯>反映了18世纪中原地域中下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作者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谚语熟语等对民间风情、闾巷习俗等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小说语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雏燕     
吾弟爱鸟,日(每天)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巢于檐下,劳甚。未几,啾瞅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见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催促)弟遽释之。弟  相似文献   

18.
在浩如烟海的熟语中与"酒"有关的熟语比比皆是,妇孺皆知,形成了一类别具一格的、成系统的"酒"文化熟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活化石",熟语又是语言的精品,通过对"酒"熟语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古今社会政治、风土人情以及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理习惯、审美心态和价值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无论熟语的形式、语义还是语用特点都必然要受到其所在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熟语反映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另一方面,不同的熟语类型也各有文化特点,综合两个方面的研究能较为全面地揭示熟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彭媛媛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2):31-33,42
法语熟语是法兰西文化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而大量的修辞手段在法语熟语中的使用,使得法语熟语内容丰富、音韵和谐、语言洗练。文章主要对法语熟语经常涉及到的修辞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