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  相似文献   

2.
请看高语第三册中的三个句子: ①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这三个句子中的“可堪”、“哪堪”、“不堪”,从表面上看,“可堪”是“可以能够”;“哪堪”是“哪里能够”,亦即“不能够”;“不堪”就是“不能够”。“可堪”是表示肯定的词语,“哪堪”是表示疑问的词语,“不堪”是表示否定的词语。“哪堪”与“不堪”同义,“可堪”与“哪堪”、“不堪”反义。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在这里,“可堪”要进行反训,即从反面理解,它与“哪堪”、“不堪”是同义词,它是以肯定的语气表示否定的意思,“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在教材中,需要反训理解的,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可待”是“岂待”,就是“不待”。  相似文献   

3.
送“饭”     
我记得劳伦斯在他的著作《爱》中有这样一句话:“奉献的伟大在于,它不需要回报,暗合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一瞬间,我觉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就是精神粮食——“饭”。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完苏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关于“爱”的主题后,我链接教学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下册(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单元,这一组文章包括:《麻雀》《可爱的小鸟》《小狮子爱尔莎》《冬眠》《鹿心血》。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专业所设置的《语文》课有其特殊性Z一是课时少,只有80个学时,一学期内完成;二是学生不够重视,毕竟不是专业课。考虑此专业的实际需要,我在教学中侧重学生口才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并结合教学内容,研制出几道“快餐”。一、演讲训练,从“我”开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演讲稿的写法,但如果出题不当,很容易写出空洞的标语性文章来,上台的效果更缺乏感染力。为激发他们第一次演讲的兴趣,开学伊始,我布置了一组题目:《我是谁》、《假如我是班主任》、《我爱我家》、《我与九七二班》、皆围绕“我”,从自身谈起;…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讲到司马迁受酷刑时,有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我想问一下,司马迁到底受的是什么刑?”我一愣,学得“腐型”还是不要作太多介绍为好,毕竟不是很适合跟小学生尤其是女生讲,何况教材中也没有用“腐刑”的字眼,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这个问题画了一个美丽的“休止符”:“同学们,中国古代的酷刑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谁知下课后不久,语课代表小跑来告诉我:“老师,小飞在讲司马迁是太监,还说粗话,搞得同学们都在哄笑。”  相似文献   

8.
黄金军 《现代语文》2005,(12):17-17
《论语》,大家都知道“论”念“lǘn”。可近来笔者对几个班的高中学生作过一个小调查:《论语》的“论”为什么念“lǘn”,其答案的正确率却几乎为零。后来,又“考”了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竟也不知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名列“四书”之中,当然是国粹了,这么重要的作品,对其读音内涵的了解,中学生们却知之甚少,语文老师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大有人在,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毕竟是有点遗感的。  相似文献   

9.
前一阵,刮起了一阵“粉红”热,所谓“粉红热”,则是漫画《涩女郎》改编而成的喜剧——《粉红女郎》,在我班掀起了一股热潮。尤其是我周围的这几位,几乎兴奋过度造成神经错乱,都将自己对号入座入围偶像行列,还为我安上了一个十分不相称的名字——“小萍”。特别是我前排的这位,大伙儿叫她“万人迷”.这可把她乐得成天如一只骄傲的孔雀.到处显摆,让大伙儿眼花缭乱。疑惑飘来了一团“红雾”!  相似文献   

10.
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之壮美的目的。《古诗三首》通过梅、竹、石灰三种事物反映出不同凡俗、坚毅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11.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于儒家忠信之道的事实。文章考察历代注家对本章之释义,联系《周易》之《井》卦剖析“井有仁焉”所含蕴的意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对“欺”“罔”等诸字之研析,将“《井》卦之仁”与“君子之仁”“圣人之仁”试作勾连。该章中,孔子与宰我的对话焦点,或为君子可施“《井》卦之仁”。  相似文献   

12.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将相和》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经典一课,其“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则成语故事流传千古,于是爱寻根求源的国人最关注的便是那“璧”的去处!  相似文献   

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15.
陈霞 《甘肃教育》2005,(3):62-63
“老师,我想去新疆旅游。”“我喜欢新疆。”“我爱新疆的歌,我仿佛已经在新疆了,和维族姑娘一块儿跳舞呢。”……一张张笑脸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是我的音乐欣赏课《新疆好》结束时最动人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7.
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那里有许多《半兽人》。只有拿到《半岛铁盒》才能救出我的《娘子》。于是我拿着《双截棍》扮成《忍者》的样子来到那里,可却被《龙卷风》吹到了《上海一九四三》。那里是我的老家,我对爸说:“《爸,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经典老片,那些电影陪着我度过了青涩岁月。国庆节,我打算借几盘爱国影片重温一下。来到碟片出租屋,我问老板有没有《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这些老电影,谁知话音刚落,来店里租借碟片的两个中学生“扑哧”一下笑了起来:“现在还有人看这种片子啊,真老土啊!”  相似文献   

20.
翻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想起教育家斐斯泰洛齐的一句名言:“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即教育施予孩子真正的爱,会缩短彼此心灵间的距离,并将爱传播到四方,使他们学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莫阿罗在《人生的五大问题》中写道:“一个社会要能够成立,必须人类先懂得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