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存在期望效应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心理机制。父母对儿童的期望影响平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儿童学习和进取的动力;父母的期望也对儿童自我期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并始终保持对孩子良好的期望和鼓励。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蕾 《山东教育》2011,(30):59-60
受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影响,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在任何教育阶段,家庭生活都对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最初的二三年是在家里和父母度过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儿童这时也会模仿父母,由于存在先入为主的现象,父母应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其模仿。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抓好家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篇详细阐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并且对家庭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家庭教育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些夫妇双双汇入出国潮的同时,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抚养。这种新的现象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 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这是由隔代抚养造成的。中国老人往往比年轻父母更易于溺爱孩子,而当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时,这种溺爱会成倍增长,致使孩子极易形成偏执型、癔病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另外,祖父母抚养孩子时,无一例外地要对孩子父母负责,而他们很难像父母那样一切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考察父母教育期望与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在其中的双重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育期望问卷、自我教育期望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以及学习投入问卷,对我国河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153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知觉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父母教育卷入和学习投入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2)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教育期望在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之间起到双重中介作用。因此,父母教育期望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又通过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
隔代教养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父母教育责任的教育和对祖辈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儿童的父母要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使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8.
情感忽视是儿童青少年对父母在自身成长中的关心、关爱等情感缺失的认知,是父母在家庭中忽略孩子的情感而导致的现象。情感忽视在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情感忽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抑郁、自杀等危险行为。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地方,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家庭教育中情感忽视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采取问卷法,以北京市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6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及其16名班主任为调查对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地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态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即宏观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影响着父母的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外观系统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处于外观系统的父母期望虽未直接影响儿童,但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每个孩子都可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属于正常现象。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施特凡·施米特兴教授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胆小这种现象要认真对待。”您的孩子怕什么?您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  相似文献   

12.
1.激励性原则。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要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鼓励和支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言行。阅读中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读、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2.容“错”原则。儿童对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但由于缺乏生活知识和经验,他们在理解和表达阅读内容时常常会脱离常规,与成人的思维相悖,甚至是离奇可笑的。这时,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他们的行为,小心呵护孩子创造思维的火花,保护其自尊心,为孩子的幻想世界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3.期待性原则。父母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给予适度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学习困难与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习材料、父母一致性、父母关系等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并无显著联系。父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学习材料、父母督导等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但与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也并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父母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却较少,加上学校里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现象,导致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教师要通过创设外部环境、构建心理环境、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交往机会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促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起到构成、引导、调控的作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对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所以需要从父母兴趣及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实施儿童创造性人格培养,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期望是一个人对事物或目标的寄托或希望。期望的力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认识和思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深厚的,真挚的,充满爱的成份,一直追随着子女,陪伴着父母的一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层次的。生理性的期望,是父母的一种本能,比如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等。社会性的期望,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能立足于社会,同时也能被社会所承认,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那么,父母怎样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家教》2000,(8):57-59
1、我国儿童事业的特点是:爱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未来。2、父母在家教中对子女提出适度的期望,是对子女发展成长的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也会收到理想的家教效果。3、挫折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儿童性格意志的锻炼和能力品格的培养,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4、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社会是真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而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却存在着父母双方或单方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期问题:如何建立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去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的观点,我对我们班上的家长进行了调查,一位母亲写道:"父母有了孩子后,自然会对孩子的未来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