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45-245,247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而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后,最终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立良好的网德,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网用户已达9400万,占全球网民的11。6%,而我国青少年上网占80%以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生活方式。网络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成长特征相符合,网络的不良文化信息恰巧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而网络中的不良文化信息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导致青少年犯罪不断发生。本文就这一突出的现实问题,探讨和研究网络不良文化信息对青少年的犯罪的诱发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潇泽 《科教文汇》2020,(8):157-158
青少年在信息时代步入了网络化生存状态,面临着许多的网络问题,例如像网络成瘾、网络欺凌和网络色情等诸多问题的考验。在这其中最令人堪忧的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相关问题。根据近期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瘾人数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个人和家庭悲剧。由此,我们不能对出现的这个问题熟视无睹,而要针对网瘾青少年的上网表现进行干预和矫正,并且找到网瘾青少年们的网瘾的成因,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4.
正确引导网络教学--浅析消除青少年网瘾方法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央视网络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1650万18岁以下的未成年网民,其中有14.8%的青少年上网成瘾,也就是长时间上网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城镇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曾上网青少年占56.5%,上网3小时以上占32.4%。但是初一年级学生的曾上网率只有12.1%。因而为了从源头上促使他们避免走前人的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这样一个工具,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是当务之急。一、初步认识要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是我们新时代的代表,网络是一个工具,网络电脑是一个西方文化,在西方国…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腾芳  赵强 《科协论坛》2007,(7):114-1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在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负面效应。上网成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从网瘾的概念以及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着手,分析青少年网瘾形成原因,试图通过体育运动来预防与遏制青少年网瘾。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为此青少年学生上网要防止网上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瑞华 《科教文汇》2011,(3):170-17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网络,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的群体,他们很容易被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和指导,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海兰 《科教文汇》2020,(9):169-17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少年犯罪也与网络有较大的相关性,网络导致青少年情感缺失、社交障碍、道德水准下降。由于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存在着人的需要、动机、认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完善青少年监管过程中的道德法制建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建立了系统化的预防措施才能使有效预防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应积极探讨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积极倡导网络文明,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日趋直上.在全面考察了网络及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和青少年犯罪关系从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从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不成熟、网络伦理的不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从加强法律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心理辅导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四方面进行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是青少年心理需求在网络交际中的反映,是社会思潮、网络特点和“青少年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点表现为:兼容性、不稳定性、简约性、形象性、非规范性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心理归因分析主要有自我意识、性意识、丰富的想象和从众心理等几个方面。规范网络语言的根本在于重视青少年心理需求研究,营造满足正当需求和引导不正当需求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天津13岁少年张某某长期沉溺于电子游戏《魔兽争霸》,2004年的一天,在网吧上网36小时后,从24层的高楼顶部跳楼自杀身亡。最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2005)》。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约占13.2%,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  相似文献   

13.
吕艳飞 《现代情报》2011,31(11):79-81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人群,其中也包括正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本文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我国城乡青少年网络信息行为存在的差异,并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最后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但是,夹杂在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也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网络病症,甚至因网上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网络文化的大背景,根据大学生上网现状和上网心理,在深入分析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深刻分析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工作的相互关系,探讨高校思想政治与良好网络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严重、最普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网瘾与青少年犯罪率的攀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网瘾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网瘾的危害及相应的对策,为遏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是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出现与普及而使个体产生的一种行为成瘾,并使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来自网络的吸引力、青少年自身的推动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力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在其"合力"作用下,极易导致一些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8.
崔颖 《科教文汇》2007,(5S):34-34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对中学生丰富头脑、开发智力大有益处。然而,网络就象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不少中学生迷恋上网,据调查,在上网的中学生中,70%打游戏或聊天,15%浏览黄色网站,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中学生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长时间的上网使一些中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上网成瘾症。  相似文献   

19.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时下青少年上网的一种时尚,而社会上对网络游戏的看法以负面居多。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学校,作为青少年的学习园地,有义务和责任加强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源;社会各界,青少年成长的大生态圈,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给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传载着大量不良甚至非法的网络信息,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良好网络道德、培养文明网络行为,加强"绿网"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网站行为,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阻止不良甚至违法信息的传播,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规范网络文化的走向,加强网络立法、严格网络执法,坚决打击网上不法行为,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营造绿色的上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