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全参与”即指在教师引领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合作互动效应,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做到三个参与——“全感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所有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发展的生理时空和心理时空,使他们通过“全感参与”轻松做数学,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全三动一参与”。一全: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三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参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和“评”,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关系,才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卢桂梅 《山东教育》2003,(10):49-49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参与能力呢?一、激活“动情点”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主动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2、20、200”三个数字,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三个数连起来?”学生感到很有趣,顿时议论起来。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分别…  相似文献   

4.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是“差异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部分班级开展的“三分讲坛”活动,使教育有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让学生在讲台上如星光般闪耀;它点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让语言的火花在教室上空绽放;它缩短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让合作的力量融入教育的大范畴。  相似文献   

5.
应大力抓好基础知识复习,并将复习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力上。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四大专题,每个专题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专题。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复习每一个小专题前可编写一个“复习方案”发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闫利 《化学教与学》2011,(9):44+47-44,47
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活动这些环节中促成学生参与的动机,形成参与的路径,锻炼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情境与参与途径的分析,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发展价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盛琼 《青海教育》2009,(5):50-50
“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确立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学生习作批改的高耗低效现象,我尝试了习作“小编辑部”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习作的评改。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勤 《考试周刊》2010,(19):167-168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即想办法把课堂教学变教师包办代替的“一言堂”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参与式”,把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化为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不仅“会答”,而且“会问”,不仅“会听”,而且“会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每个知识的转折点均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数学学习又是学生的一种主动建构.每一个新的建构,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先说话,既可以使教师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可程度决定如何来“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建构。学生此时说的话,  相似文献   

12.
王春平 《青海教育》2003,(11):24-24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中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起到生趣、激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健 《电大教学》2002,(3):47-51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4.
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决策,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为此,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5.
樊继磊 《新课程研究》2009,(12):129-130,136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体育课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进行了阐述:浓厚的认知兴趣是主动参与的“催化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动参与的“润滑剂”;科学的评价是主动参与的“核变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参与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当下中学德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参与意识”的建构对中学生人格的健全成长具有全局性意义。教育工作者应以主题班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随机事件教育等方式、手段介入建构过程,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点联动,使学生个人在团队中能与他人“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应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施展创新才智,使他们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相似文献   

18.
陈继平 《学语文》2005,(6):1-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确实,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所谓“立体德育”,它有以下特点:一是育人的全面性,即坚持“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二是育人的综合性,即坚持“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是育人的主体性,即坚持“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