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语文教学界"长期以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来熏陶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笔者以为,这未免有点标新立异、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更是脍炙人口,被人们所推崇."见"字画龙点睛之笔,传神地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然而关于"见"字的读音,似乎历来大家公认为是jian,本文另辟蹊径,以xian的读音将这首诗读出了另一番味道.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出仕刘牢之镇军参军虽为旧说,但仍令人疑窦丛生。《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元兴二年秋冬之际服阕闲居的作品,所语“时事”,所用修辞等皆契合刘牢之军政实事。《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出仕刘牢之的重要诗证,对陶渊明仕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生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然而又是文字极为简约的"实录".<五柳先生传>的内容要点可以归结为读书、饮酒、贫困三个方面.本文就此提供翔实资料,以作备课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2.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学习重难点】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学习流程】【导入】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无论出仕也好,隐居也罢,他都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结合他的4篇诗、文,探寻他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一、重温经典背诵《桃花源记》,重温世外桃源的美好,说说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温馨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到中小学听课,发现文本解读的诸多问题。在研究生课堂上带领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门探究解读文本,发现问题更加突出。下面以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解读为例,具体阐释其中问题及解决办法。一、研究生解读《饮酒(其五)》的过程及回答教师提问的结果《饮酒(其五)》是研究生们初中学过、背过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2006年11月第2版)第27页选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笔者认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中的"颠"字应为"巅",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1)那么,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领进这种诗境,让学生看到这幅画,用眼睛看、用鼻子嗅、用耳朵听,用指尖去触碰它,沉浸其中,并激起心灵的回荡。《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诗》二十篇中的名篇,编入人教实验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采菊东  相似文献   

9.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后世多赞颂其诗文精神的醇美真意。综观陶渊明的诗文及其入仕、出仕乃至归隐的过程,贯穿其中的都是这浓浓的“真意”。本文从《饮酒》(其五)的“真意”入手,从而阐发“真意”不仅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而且是他人生的圭臬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10.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1.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 ,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陶渊明开创的一种风气。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 ,组诗《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 ,探讨诗人这一时期从出仕到归田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谢政满:郑老师,最近听了几节课,很受启发,简述出来想与您交流一下. <归园田居>:学生结合注释阅读了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大家联系陶渊明的<精卫填海><咏荆轲>,就陶渊明是"浑身静穆"还是"金刚怒目"展开了辩论.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对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加深了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与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均为五言古体诗,风格平淡自然,都表现出自然任真的情怀。但《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的情况下创作的,大多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而《和陶饮酒二十首》则创作前后,苏轼仍在朝为官,处于"半仕半隐"的外任生涯,因此其诗主要表现的是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4.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揭示陶渊明田园诗“言”“象”“意”精巧的境界结构关系,着重分析了其《饮酒》组诗中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酒》(其五)一诗,以示作者在其诗中往往通过巧妙地运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与看似不经意的几个意象组合,准确的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丰富而深广的自然意趣。在诗中,显现出主客体相互关照、浑然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启功韵语>)话虽诙谐,语诚允当.古诗"长"到陶渊明,已然根深叶茂,而郁葱之中又自有其复杂.南宋<蔡宽夫诗话>云:"<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尤其是陶诗的语言看似冲淡自然,实则意深旨远.有些语词蕴涵哲理,倘若仅按一般意义理解,必然失之肤浅.人教版教材对<归园田居>的注释,可议之处即不少.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征引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陶渊明《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阐明此诗是以刘裕讨伐其政敌司马休之为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与菊花有不解之缘,笔下多次出现菊花意象,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这首诗通过对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表现了作者对喧嚣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在对自然景物的本色描摹中,流露出超旷闲逸、恬适宁静的心情,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坚贞芳秀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