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Fuller's model, a gradation design is presented for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an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The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fine aggregate and filler gradation are respectively designed for their different effects on an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The equation of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deduced from the Fuller's model. Fin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Fuller's equation. The asphalt mixture with the 16 mm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is verified. When the coefficient of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0.35 and fin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0.25, the volume parameters of asphalt mixture meet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Moreover, the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crack resistance at low temperature are all well.  相似文献   

2.
从提高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以减少沥青路面车辙出发,探讨了在各自最佳油石比条件下,不同级配结构对中面层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通过中面层空气浴改进车辙试验及汉堡浸水车辙试验,对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德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Sup20和AC-20I改进型抗车辙性能优于AC-20I型;硬质石料、优质沥青有助于提高浸水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因此,选用合适的改性沥青、硬质石料和合理级配有助于提高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3.
密断级配抗滑层沥青混合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进行密断级配抗滑层(DGGF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这一方法所设计的DGGFC沥青混合料属于骨架密实结构,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表面功能,施工不离析,密实不透水,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好,表面均匀,具有较大的构造深度,很好地改善了表面抗滑层混合料表面构造和密实耐久性之间的矛盾.实际应用表明,DGGFC沥青混合料几乎达到SMA的使用效果,而其造价比SMA低,可作为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沥青路面表面磨耗层.开展DGGFC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改善表面抗滑性能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虚拟断裂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开裂特性, 设计了基于沥青混合料二维数字试件的断裂虚拟试验. 在考虑混合料二维截面的集料数量级配和集料不规则形状的基础上, 通过生成程序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二维虚拟试件; 运用离散元方法, 建立了混合料二维离散元模型, 并进行了虚拟的中点弯曲小梁断裂试验; 为了验证虚拟试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小梁的中点弯曲断裂试验. 室内实体试验与虚拟试验结果的比较发现, 虚拟断裂试验获得的混合料断裂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表明虚拟断裂试验可以作为混合料断裂性能分析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拟定质量替代百分数分别为0%,15%,25%,40%,70%的碎石型陶粒环氧沥青混合料和圆型陶粒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抗车辙性能、水稳定性及低温弯曲性能试验.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开启桥在行车和开启2种状态下的力学响应.最后成型含钢桥面板、防水黏结层及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复合结构试件来验证2451型环氧沥青黏结料的界面黏结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替代百分数分别为0%,15%,25%,40%,70%的陶粒环氧沥青混合料均能满足钢桥面铺装的力学性能要求.替代百分数为70%的圆型陶粒环氧沥青混合料由于其在减轻铺装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被推荐为开启桥桥面铺装用的首选材料.桥面铺装层间剪应力随着开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开启角度达到最大值85°时达到峰值.通过室内试验结果可知,天津响螺湾立转式开启桥在桥面铺装铺筑完成并养生3d后可进行首次开启.  相似文献   

6.
对扬州地区规模生产再生骨料所配置混凝土进行了回弹及碳化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回弹值与再生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系;粗骨料对回弹值的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回弹值增长与普通混凝土的比较.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再生二类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水中养护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粗骨料与细骨料取代率对碳化深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集料是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成分,其岩性性质、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外观形状的差异,对于混合料的工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集料级配的不同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差异很大.文中就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70%的基础上,研究经碳化强化处理的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未碳化再生细骨料的情况进行对比,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为0、20%、30%、40%。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提高而减小,碳化再生细骨料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罗丽华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5):125-126,128
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层平整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摊铺机械的操作及摊铺工艺、压实工艺、接缝工艺以及检查井的设置等都是控制改性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笔者根据改性沥青砼路面工程实践经验认为:只有保证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管理,才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移动荷载下路面结构内部细观结构的响应,采用离散元方法进行了多尺度路面结构移动荷载响应的分析.建立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离散元模型,并计算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底的应力和应变,通过与已有经典计算程序荷栽响应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离散元模型.以该离散元模型为基础,在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底部,采用尺度较小的离散单元描述粗集料的体积含量、分布特征以及空隙大小等细观结构,以此建立路面结构的多尺度模型.对路面结构宏观响应与细观结构的荷载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析了沥青砂浆劲度对细观结构处荷载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集料与沥青砂浆界面位置的拉应力均值和离散系数均大于沥青砂浆内部;荷载引起的应力和应变在沥青砂浆内部和界面内部均存在不均匀分布;沥青砂浆的劲度越大,沥青混凝土内部的荷载响应分布越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微波加热再生沥青路面时的热电效率和再生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设计了一种波导激励腔,并应用于微波加热器的结构设计.运用波导传输线理论,确定了激励腔的结构尺寸.采用IE3D分别对磁控管探头(天线)与短路板间距、不同喇叭长度和口面尺寸、不同沥青混合料介电性能和加热腔口面与沥青路面不同距离4种情况进行了电磁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沥青混合料试验过程即建立试验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是设计初期对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策略及总体设计过程的分析和确定 ,然后沿着该设计思路一步步具体实现。本文依据沥青混合料试验过程 ,提出了适合本试验的微机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开发了沥青混合试验微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 (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 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精度,利用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Spread值,建立IFOA-RBF预测模型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以UCI数据库中的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数据集为例,以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水、减水剂、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含量以及置放天数为网络输入,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作为网络输出,进行仿真测试,并将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其它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网络既体现了广泛映射能力,又明显地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验证了IFOA-RBF模型在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on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crete skeleton theory. For this purpose, 30 mix proportions of concrete with target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nging from 20 to 60 MPa were cast with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from different strength parent concretes. Results of 28-d test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affects the concrete strength obviously. The coarse aggregate added to mortar matrix plays a skeleton role and improves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keleton 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coarse aggregate, and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plays the highest, whereas the lowest concrete strength occurs when using the weak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rtar matrix strength.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formula is established, and values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match the derived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16.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17.
高半刚性基层(多为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碎石)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但其强度形成需要足够的时间,采用自行研制的JU剂和外掺料配制快速修补材料,检查其路用性能,表明快速修补材料在16h内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将具有良好弹性和柔韧性的废旧轮胎橡胶作为粗、细骨料,掺入混凝土进行材料改性、以及利用硅灰进行材料性能提升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轮胎橡胶颗粒替代砂石骨料掺入混凝土后,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随着轮胎橡胶骨料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粗橡胶颗粒对于强度的削弱要明显大于细橡胶粉。但是,当粗橡胶颗粒掺量不超过10%,细橡胶粉掺量不超过25%时,改性后混凝土力学性能没有太大的降低。而且在此掺量下,掺入少量的硅灰,就可以大大提升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其强度接近或超过普通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混凝土破坏过程柔和缓慢,特别是细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9.
The elastic modulus of asphalt concrete (AC)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parameter for pavement design. The predi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however, largely depends on laboratory tests which cannot reflect explicitly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AC. To this end, a micromechanical model based on stepping scheme is adopted.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interracial debonding and interlocking effect between the aggregates and asphalt mastic using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bonding. Tests on asphalt mixture with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diction is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elastic modulus of AC are also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微波现场热再生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根据非稳态导热理论建立了加热区域内的二维传热模型,将加热区域外沥青料简化成4个半无限大固体分别建立了一维传热模型.通过加热水负载实验求解了加热沥青料的辐射电场强度.理论推导出了传热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实验数据拟合反求边界条件的方法.通过加热实验测出了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并拟合出温度场分布,利用Matlab中的偏微分工具箱对传热模型仿真求解,求得的温度场分布和实验结果相当吻合.研究结果证实了该传热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直接计算沥青路面热再生过程中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