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在其中的神圣地位;深层意义上,联合祭祀是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至关重要的水源地"阿倮欧滨"及其周围林地的持续有效保护。"阿倮欧滨"祭祀作为绿春哈尼族传统文化深层内核机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大山深处的新寨乡,有两个倮人聚居的村寨,独特的民风民俗古朴风趣,不为外界人所知。 古老的倮寨 据载,倮人曾被归为苗族之列,也有将倮人归入藏族的,现在的倮人统归彝族。倮人有白倮、花倮之分,城寨的倮人皆为白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作者实地考察并纵观越南彝族"倮倮人"传统丧葬的续气装殓设灵堂、开丧祭奠、出殡下葬等仪式文化和特点,认为越南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不仅反映出祖先崇拜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还具有生者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生者争荣显贵、重构家族关系、整合村寨资源、稳固姻亲关系与增强族群认同,以及教化后代子孙等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彝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倮倮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自称“蛮彝”,基本上是从云南迁徒去的,他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与云南彝族相当,婚姻家庭、丧葬习俗、原始宗教、居住服饰、文化艺术等与云南彝族有诸多相似,但也融入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因素。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倮倮族社会经济激剧变化,民族同化,人口减少,民族文化特点式微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5.
马来人服饰发展之初主要受印度文化影响,13世纪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马六甲王国时期形成独特的"马来亚"服饰。16世纪以后,西方文化使得传统服饰逐渐被忽视,直到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马来人才陆续穿回了传统服饰。现今的马来人服饰在伊斯兰化的基础上具有相对差异性。马来人服饰变迁体现出马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尤其对"凤凰装"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现状的探讨,认为畲族传统服饰应借鉴现代服饰的某些因素,以使畲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畲族服饰对弘扬中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倮倮张建华     
倮倮,本名张建华,云南歌手,地道的大山里的彝族汉子。1995年凭借一张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专辑《倮倮谣》一举成名。现定居北京,签约于香港大地唱片公司,偶尔还从事影视工作,曾荣获“1995年中国最受听众欢迎十大歌手奖”。原创歌曲《水缸里的月亮》获“‘1995年中国十大金曲’最具个性音乐奖”。“倮倮”一词在云南的俗话中,本不是褒义词。倮倮之所以大胆自信地以“倮倮”自居,是因为:“倮倮”在彝语中是龙虎的意思,是勇猛顽强、大有作为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显内容。服饰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并且已经成了民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某个群体的特色服饰,来判断这个人的民族和文化属性。选择合适的传统服饰,可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表演教育教学中,传统服饰及其文化也是重要内容。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服饰文化,在艺术表演教育中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淳美斑斓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记录了苗族历史发展,被称为是苗族"史书"。苗族服饰能获此美誉,是与其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密不可分的。以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苗族服饰为例,对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苗族传统服饰的色彩语言为出发点,首先从"自由随意"、"对比强烈"、"巧妙调和"三个方面阐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特征;其次分析影响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因素;最后从"五色观"与"天人合一"两个方面重点论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向世人展示苗族传统服饰绚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珞巴族所处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珞巴人服饰喜黑、尚红,同时以丰富的色彩作为镶边点缀与装饰,体现其自然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在服饰材料的选用上,喜用野生植物纤维与兽皮材料是其重要特征。佩饰设计源于灵物崇拜,服饰款式造型粗犷而神秘。服饰线条优美而含蓄。珞巴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尽在其服饰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3.
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在迁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其传统婚礼服饰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郎、新娘的婚礼服饰呈现出本民族的独自特点。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朝鲜族婚礼服饰兼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少数民族服饰大多色彩斑斓,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是其民族顺应自然的实用之物,又是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色彩同服饰款式、纹样等都在各民族的认同性上具有规定性,并以其独有的象征意义成为区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符号,各民族内部支系、年龄身份的符号,表达了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气质与审美情趣。这些丰富的民族服饰色彩,囊括了自然崇拜、社会形态、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瑶族服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瑶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著述颇丰。但目前多学科综合研究尚不够深入,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未来研究重点应在于各学科对瑶族服饰的综合应用研究方面。探索瑶族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推陈出新,这是繁荣瑶族地区文化和经济,也是瑶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装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服装设计者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广西隆林苗族的分支——偏苗的服饰,因其款式多样、色彩鲜艳而倍受关注,其基本结构、穿着方式及配饰别具一格。深入研究其形态结构、穿着方式,对服装结构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云南苗瑶系民族服饰内涵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服饰文化入手,运用符号学理论,通过比较分析云南苗族和瑶族服饰视觉符号的形态和色彩共性特征,揭示了蕴藏在苗瑶系服饰中的民族历史、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对僾尼服饰图案的色彩特征、图形特征、工艺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设计原理与法则,从色彩运用、图形系统、工艺融入等方面指出几条设计重构的可能路径。针对僾尼支系服饰图案的现状,结合当今设计的法则趋势,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苗族服饰历来是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古今中外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钩沉,发现其研究多从服饰的主观性和整体性出发,对具体工艺缺乏深入性研究,并多集中于云贵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服饰的现代应用研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契丹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其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契丹疆土的不断扩大,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广泛接触,特别是与汉民族接触的机会增多,契丹服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服饰文化的演变对契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