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从提问中引动思维的发散性,动手前发展思维的缜密性,活动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后提升思维的概括性等角度,对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多样化思维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能够灵活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教师在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绘图类问题、归纳分析类问题、质疑改进类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课的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目前,科学教学存在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科学思维、满足于得出简单的科学结论等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科学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摆脱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暴露学生日常思维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应成为科学课的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是理性主义和实践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目前,科学教学存在把科学探究等同于科学思维、满足于得出简单的科学结论等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科学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摆脱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暴露学生日常思维的缺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外在形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目标。科学探究中,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思维方法的习得、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渗透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始终,在设计方案中,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分析数据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在强化说理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7):19-20
"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有效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前概念思维可视化、学生思维可视化、板书设计可视化、学习效果可视化等方法,能够找准科学探究的开端,把握科学课堂的节奏,了解科学探究的效果,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修正学生的错误,构建全面完善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很多科学课存在的问题是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不应仅停留在"动手做"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优化,注重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只有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常常以探究为中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它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实验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实验能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下科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以问引学、以探促学、以辩思学、以用迁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研讨—应用”,参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真正达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本文认为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础,是精髓。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所以化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对学生思维潜能挖掘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而探究能力又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将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思考思维、合作探究思维和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并最终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鉴于此,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组织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脑,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动手,掌握探究的技能;进而让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具备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以教学问题设计、思维导图教学、生物实验活动为切入点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本文认为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础,是精髓.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所以化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舒金敏 《考试周刊》2009,(45):160-160
新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活动,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国情,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多德育目标需要通过学生的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达成。无论是从完成本学科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量,设计好、完成好综合探究活动都是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的转变,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表达见解,求新求异,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启蒙课程,由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构成。而问题意识则是探究活动要跨出的第一步,是学生思维的起始、创新的源泉,贯穿科学探究全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热情,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前教学由于教学设计的局限、问题情境的单调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课中,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是无法分割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都要依据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而我们的科学课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的每一个训练环节,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