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考试》2008,(4)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话题并不新颖,却具有永恒的价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主体性、有效性、生成性和情感性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特征,是我们追寻心中理想课堂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不少老师对“对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产生了疑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名师以及一线的老师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他们或微言大义,简明阐述,或独辟蹊径,一语中,的畅谈了他们心中的好课标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策划这一话题的目的只是想抛砖引玉,求教于方案,让大家都来关心和探讨这一话题,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趣,更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教材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什么是一堂好课,是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有人说,一堂好课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有人说,好课是追求学生收获的,如同农民没有收获的耕耘是徒劳的一样,学生没有收获的课是失败的,收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有人说,一堂好课不仅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课,教师不但能答疑,而且还能启疑,能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还有人说,一堂好课,学生应当觉得轻松,感到兴奋,感到自信,好课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满足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不少老师对“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产生了疑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名师以及一线的老师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他们或微言大义、简明阐述,或独辟蹊径、一语中的,畅谈了他们心中的好课标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策划这一话题的目的只是想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让大家都来关心和探讨这一话题,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趣、更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5.
漫谈教师的教学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追问几乎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怎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笔者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演课”与“评课”,在此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看过《一堂“失败”的好课》的人,谁都知道这是一堂彻彻底底的失败的课。学生跟着老师稀里糊涂地忙了一节课,除了听见老师的几个结论,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根儿就没有丝毫的理解,这不是彻底的失败又是什么呢?既然这是公认的一堂失败的课,为什么又要称其为一堂“好课”呢?事情原本是这样的:一个教育考察团到该地进行实地考察,每到一所学校都要听几节展示课或叫汇报课(都是由名师骨干事先精心准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好课)。一行人数天听下来,发现学生发言之踊跃,师生配合之密切,教学过程之完美,带有明显的“做秀”味道。恰好在最后一…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问题》上展开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专题讨论,我认为这个讨论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师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且能想方设法讲好某一堂课,就有希望讲好第二堂第三堂课。有好多教师问我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我总是劝他们花最大的精力讲好一堂自己最喜欢的课,然后从这堂课中来总结经验,摸索出教学规律和自己应该走的一条路子来。一个名演员,每个戏上都得见功夫,但总有那么几个“保留节目”、“拿手好戏”。一个好教师也一样,每堂课都得用力,但要有那么几堂课讲得特别出色。我们经常举行观摩课,就是做出一堂好课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共同研究。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的捷径,历史教学是由一堂一堂接连不断的课组成的,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总结了一堂好课的经验,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教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李曾  戴宇 《辽宁教育》2015,(7):23-24
什么是一堂好课,已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张楚廷教授从“教学即教问”出发,认为一堂能引发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好课应该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思辨的舞台。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素  相似文献   

10.
好课是一种追求,好课是一个美梦。能够上出一堂公认的好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只是说到“好课”,说到“公认”,就很不容易了。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好课”的界定标准呈现开放、多元势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对于什么是“好课”,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专家、学者、教师都有各自的一番见解,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各个学科处于全国领跑者地位的老师,大家对他们的课,好评如潮,如余映潮先生。他既是一线老师,又是资深教研员,还是著作等身的学者,是名符其实的语文教学专家。余老师在对课堂教学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好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他认为“好课”是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的课,“好课”是学生能够充分地占有时间,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习得技能、发展智能与训练思维的课。在对好课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由他来谈谈什么是好课,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载余先生的“好课系列”,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一堂好课的标准”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观点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为中学历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转换角度审视当下的历史课堂,我们发现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公平的角度,对一堂“好课”的标准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方法日趋合理,“好课”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在现阶段,怎样看一堂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自己对“一堂好课”的粗浅认识。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认为自己上了一些好课,也听过一些优秀课。笔者认为托起这一堂堂好课的是这样几个支撑点:支撑点之一——好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我们以前称之为教案)是一堂理想课诞生的前提。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要成为现实,就必然要求教师能够拿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一堂好课,已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张楚廷教授从“教学即教问”出发,认为一堂能引发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好课应该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思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上好一堂好课,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从教育目的和教学基本程序出发,引申到上好一堂好课在教学中应履行的九项具体要求。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论述,指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朱梅芹 《考试周刊》2012,(80):178-179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听课评课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工作.也是他们促进教学.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每个教师在他的工作生涯中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听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课,如: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研讨课、竞赛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听课之后一般都是评课,同样的一堂课,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会出现很多种评价结果,有时候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何为一堂好课”,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必须具备“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评价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一堂好课”为观察对象、实验对象,思考了多年,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一堂好课是从一本杂志上“抄”下来的别人的课。这本杂志就是《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别人”就是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课”就是他1995年12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实录。十多年来,这节由两个著名的问题生成出来的教学情境,一直活跃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成为思考教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8.
好课无标准     
常有老师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应该符合五个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认为,所渭好课的标准问题,这本是一个伪问题。就某节具体的课而言,好课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古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无定法。好课要依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这也符合本课中陈怡老师所讲的一个哲学原理: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好课无标准     
常有老师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应该符合五个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认为,所渭好课的标准问题,这本是一个伪问题。就某节具体的课而言,好课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古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无定法。好课要依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这也符合本课中陈怡老师所讲的一个哲学原理: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好课”的标准,人们有着个性化的理解,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从课堂教学的宏观层面上看,依然存在着很多共性。在此,笔者把“一堂好课”定义为“一堂家常好课”,也就是说既是公开课也是日常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