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教育》2006,(11):24-25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选择了“应该穿”,比例分别占到78%,84%和95%,认为“校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该穿”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分别占到17%,11%和5%。选择“说不清”的家长和学生各占了5%。  相似文献   

2.
丹阳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设施一流的现代名校,走读寄宿的窗口学校。进入新的世纪,我校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明确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目标。实践“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与现代化建设同行,与家长优质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的办学宗旨。在新课改和资源、师德、教材、管理、教科研等诸多层面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设中落实,在落实中提升。  相似文献   

3.
蔡芳 《教育艺术》2010,(1):10-11
“雅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要求.如何真正让它走进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是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进步的一些材料。它能有效监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的窗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思、总结,有利于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信心。二、“学习档案”的实施为更好地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主体性和发展性,我校教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与调整,逐渐将“学习档案”完善为以下五个部分。1.自勉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荣誉感…  相似文献   

5.
曾读过一篇题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忙》的短文.文章引起了笔者的共鸣,也令我想起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生活状态:我们的教师很忙、学生很忙、家长也很忙,这是为什么?大家究竟都在“忙”些什么?这“忙”换来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状态吗?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回答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我省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展.找出影响深层次改革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我们开展了“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推进素质教育”专项调研。调研组选取了我省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三类地区6个县区的24所小学和初中,其中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各一半.分别对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涉及样本学生2463人、家长2361人、教师1112人、校领导116人,并走访了10个社区。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电机小学2001年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家庭信息教育的需要构建了“家校通”网站,为学生开设了网络课堂,架起了学校、家庭信息化桥梁,为学生、教师、家长建起了信息化、交互式交流平台。“家校通”网站的建设历经了培训教师队伍,组建组织机构,确立服务宗旨,选择网站栏目.测试联调的验证和考核评价这一过程。“家校通”网站的开通,学生可以走进虚拟的网络社区,可以在线质疑,可以登载作品,可以点击各栏目学习。家长也可以借此了解学校教育改革新动态,学习相关家教知识,可以提合理化意见。教师也可以借此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进行整合,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家校通”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8.
为保持和恢复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场”,使高职院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起成长”,需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并备应急预案,实行项目拉动,将家长参与管理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所以说,如果我们教师在家访中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就能在促进学生的转化方面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谈“请家长”和家访七十八中学姚佳宏请家长是老师的一个“法宝”.许多双差生都怕它。请家长究竟好不好?这要看老师请家长的目的、动机和效果了。目前,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少教师的劳动强度、精神压力相对增强,“清家长”以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俗话说:“哪片林里没有棵弯弯树?”一个班级自然有后进生。而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本人认为,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要做到“五多”、“三少”、“二不”。一、“五多”“五多”即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多观察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就应充了解学生,对后进生则主要了解其落后的原因。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可通过学生了解其以往在校表现,可通过家长了解其在家表现,可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其课堂听课情况……,然后汇总分析,找出其…  相似文献   

12.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  相似文献   

14.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思维陈旧的现象,好多教师在自我角色认识上还没有积极转变观念,依旧把自己看作是“家长”、“保姆”,认为:1.教师班级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2.追求分数与考试及格率,对学生的教育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沟通     
晨间接待幼儿来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窗口”。教师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向家长介绍、了解幼儿的情况,增进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在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时,教师的微笑、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会缩小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坦诚,更能接纳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在与家长交接物品时,在与他们共同  相似文献   

16.
我校创办于1912年,已走过了90多个春秋。这所将近百年的老校,自“十五”以来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向家长、政府、社会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形成了“剪纸”、“书法”、“书香”的办学特色。学校已逐渐成为“学生、家长、教师向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袁学红 《今日教育》2007,(7S):45-46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怎样来消除这种疲惫感.常保灿烂的、甜美的喜悦.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实际上.班主任成功的诀窍不在于学生适应教师.而在于教师适应学生.在于教师以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点拨学生.在于教师用满腔的爱持之以恒地感化学生。在此,我也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吉祥四宝”.以期让老师、孩子和家长成为“吉祥如意的一家”。  相似文献   

18.
吴旦 《教师博览》2023,(30):34-35
“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体操作方法是置身于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以共同的教学目标为纽带,对学习者实施共同教育,发现和解决学习者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9.
去年寒假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为全校3600名小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奖状。奖状的名称由学生、教师、家长商定,有“思维独特奖”、“最爱讨论奖”、“演讲小明星”、“歌唱小精灵”等,学校还取消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学生获得奖励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但此举却遭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质疑。他们担心全体发奖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奖状没有原来的珍贵,会降低其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