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诗风经历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由旧体诗向新体诗的转变。将元嘉诗风与永明诗风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出二者的异同,以论述永明体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永明体所表现出的新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梁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逝世,萧纲继位为太子,引起了朝廷中多派势力的争斗,萧纲太子之位并不稳固。此时的政治形势不适合创作艳情诗歌。同时,萧统的死使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悲哀中,从创作氛围来说,也不太适宜写作艳情诗。531年得名的宫体诗实质是一种新变文体,是对永明体的继承和发展。宫体诗就是用永明体的形式来写宫廷生活的诗歌。沈约死后,京师声律论消歇,而此时的永明体是由萧纲和他的幕僚带到京师的。宫体诗最初出现在文坛时,有对永明体的继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永明体的特征是"四声"调和五言句,以此分析沈约诸人两组<赋鼓吹曲名>,并比照唐代所称"齐梁调诗",说明永明体崇尚平、上、去、入四声具备的句子,并有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颐、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江淹才尽与永明新变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时期文学追求新变的思潮很盛,永明体诗歌便是这股风气影响下的重要产物。而江淹的文学思想带有明显的复古色彩,他对前人借鉴较多,对永明体诗人缺乏认同,江淹才尽便是永明文学思潮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永明体”诗的突出特征是追求五言诗内部声律的谐调.永明诗人在五言诗声律形式探索上的最大贡献,是对一句诗内部音节和一联诗上下两句音节的调声,以求其声文之美.在用韵上,则继承前代诗歌创作用韵的基本规则,而又有所发展,形成永明体诗的韵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进入南朝,随着"永明体"的出现、声律说的提出,五言诗的律化进程大大加快了。作为南朝重要的诗歌类型,咏物诗由于其创作方式、语言形式的特点等,使得它在五言诗的律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逊因其诗歌清巧自然,时有健气,近律而不远古的风格特点,摆脱了齐梁之时绮靡的诗歌风气,成为南朝时梁的代表诗人。笔者尝试从诗体的角度探究何逊诗歌的源流,认为何逊诗歌受南朝乐府民歌、古诗和永明体诗歌的影响,逐渐形成其诗近律而不远古的特点,而在深入考察各诗体代表诗人之后,认为何逊诗歌取法陶渊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特点和谢朓情景交融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9.
从论述永明体及齐梁宫体诗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因素,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两种诗体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以期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初唐宫体诗继承了“永明体”讲究平仄骈偶及叶韵的形式特点 ,进一步改变了古体诗比较自由松散的句式 ,并向格律诗发展。唐初宫体诗不仅在形式上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美感 ,且在内容上也有它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融,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学界对王融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对王融的思想及其诗文的艺术特色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脁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尤其是山水诗,虽数量不多,但艺术上融情入景、清秀自然、音律和谐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开启唐代的诗风,发展格律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谢朓是齐梁"永明体"诗歌的重要人物,今存诗157首,对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借以研究古代韵部发展情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谢朓现存155首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得出谢朓诗歌用韵平声韵多于入声韵,押韵中没有四声混押,四声相承对照整齐,各韵部界限比较明晰等特点,其用韵既有少部分上古音的痕迹,同时又体现出了南北朝时期语音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4.
王褒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他的前期诗作创作于宫体诗盛行的南朝,但是总体风格并没有受到宫体诗风太大的影响,五言诗更接近以清新明丽著称的永明体,乐府诗虽然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创作手法,但基本上还是健康积极基调。  相似文献   

15.
王融思想及诗文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学界对王融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对王融的思想及其诗文的艺术特色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今年下半年起组织了“老教师学术思想和成果研究”系列活动。已先后举办了“何伟棠教授专著《永明体到近体》学术研讨会”和“康白情新诗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和文学院师生踊跃发言,并提交了不少评介文章。现特刊登杜晓勤先生的书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声律风骨始备” ,即盛唐诗歌最重要之特征。四杰四友为唐代诗歌蓬勃发展之前奏。陈子昂高举反齐梁轻艳、复汉魏风骨大旗。张说和张九龄继承陈子昂。盛唐诗有山水诗和边塞诗两大流派。李白与杜甫承前启后形成风骨特征 ,将唐代诗歌推至艺术之巅。“永明体”平仄格律已初具雏形。“宫体诗”推动律诗形成。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唐玄宗倡导“文章革旧新”、重视声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诗人思想空前解放、创作领域空前广阔。  相似文献   

18.
王融(467~493)字元长,“竞陵八友”之一,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宁朔集》,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其乐府和诗歌共107首,是南朝诗人中现存诗歌数量较多的一位诗人,钟嵘《诗品序》在谈到永明体的产生时说:“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土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然而遗憾的是,对于王融这样一位对永明体具有“创其首”作用的重要作家,在当今学术界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尚无一  相似文献   

19.
齐梁时期,诸王幕府群体创作活动频繁,这些群体创作活动促进了咏物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兴盛。齐梁诸王幕府咏物诗的开拓与新变主要体现在咏物题材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以及单纯咏物诗作的大量增加。这些诸王幕府中的咏物诗实践了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宫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梁陈赋得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诗歌题材。  相似文献   

20.
谢Tiao是齐“永明体”新体诗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风清新流艳,别具特色。该诗语意新颖,警策动人,富于乡国深情,颇多岁时慨叹,字句清丽、韵律悠扬,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江幕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