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主义国际法学方法以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批判国际社会的父权制体系,并且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国际法的组织性结构使得国际法漠视妇女的权利和法律地位,男性拥有决定国际法内容的话语权.国际法的公/私领域两分法导致妇女被局限在家庭领域,受到家庭权力结构的压制.国际人权法的平等原则、权利的划分等不能彻底地保护妇女的特殊权利.但是,女性主义也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法学的新背景,要求从系统主义维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学理论;另一方面,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在方法论、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三个维度的递进式创新,有助于促进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而言,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发展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应融入系统论方法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以中国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新综合研究,指导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促进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发展权利、义务与责任,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型制度体系;在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方面进一步创新,在发展研究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世界法学理论之进步与世界共同发展之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往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不够,以至在国际舆论上出现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却是国际法的违反者这样的怪论。笔者从国际法学的视角出发,以中日战争起源问题、中日两国宣战问题和日本在华化学战等三个案例,对中国抗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诉之于国际法这一任何民族都必须承认和通用的"语言",认为中国抗战是一场中国反对日本非法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时,借鉴国际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学教材体系是顺应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体系,其以调整国家间关系为核心的研究对象应得以遵循,以一般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为事实的原则应得以坚持。总论和分论的划分,以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重构中国国际法学教材体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国际民族法学旨在创设国际法学与民族法学的边缘学科——国际民族法学,其动因源于错综多变的国际民族关系和调整国际民族关系的法律机制,其途径在于以国际法学与民族法学为蓝本,筹划、设置国际民族法学的框架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其价值在于形成系统学说,破解现实问题,以法学思维透过法律现象审视、正视国际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法是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分支,其渊源与传统的国际法的渊源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其主要渊源是国际立法(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司法判例和衡平精神。国家环境条约在其形式和内容上的特殊性;在环境保护领域内,国际习惯在很短时间内的确定和运用;司法判例和衡平精神直接关系到争议各方的权益,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7.
模式、理念与方法:对我国国际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划分等决定了其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建国后我国国际法学教育长期采用了政治主导型的公法模式,形成了国际法学教育的重公法轻私法、重国内法轻国际法、重理论轻实践的总体格局。国际环境和历史境遇的变化为改革国际法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其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新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问题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它的回答关系到整个国际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国际法效力根据理论的完善能够为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合法性基础,增进国际法权威,并进而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界有各种理论。本文对各种学说进行评析,并提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源于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公共管理理论必须要采取学科整合的研究路径,加强公共管理学跨学科研究。哲学为公共管理理论演进提供了方法论和价值追求,政治学理论为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研究目标和内容。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路径,对构建科学化的公共管理理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学教学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需要调整国际法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夯实其理论基础;注重国际法教学与国际政治的结合;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服务贸易法是国际贸易法的一个新分支,其体系和具体内容都还处于形成和发展之中。本对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国际服务贸易法的体系和渊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我国高等法学院系开设国际服务贸易法课程和编写相关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研究的重点,从此,人权问题便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成为世界人权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对人权事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人权的国际法进程、国际法属性、人权国际法保障特点及国际人权法局限性的分析研究;同时,落脚于如何克服国际人权法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对完善国际人权法的保障体系尽锦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A NEW DISCIPLINE? –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human rights” and on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most extensivel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so that its normative corpus already forms a ver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The right to education means a new right to a new education that, in the Rule of Law, may be qualified as Rightful Education. Such an expression is an operating concept for a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education; that is, for an education no longer envisaged as a right of man over man. It amounts to a new paradigm. It is therefore high time to systematize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stud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legal dimension into pedagogic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A NEW DISCIPLINE? –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human rights” and on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most extensivel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so that its normative corpus already forms a ver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The right to education means a new right to a new education that, in the Rule of Law, may be qualified as Rightful Education. Such an expression is an operating concept for a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education; that is, for an education no longer envisaged as a right of man over man. It amounts to a new paradigm. It is therefore high time to systematize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aw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stud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legal dimension into pedagogic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公法会通》是近代中国较为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外交关系法与战争法及其术语是该书的重点,它们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的效力与实施是国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宪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对国际私法的一大贡献,我国对自体法的译法、自体法理论的涵义及应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自体法理论与准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包括合同自体法和侵权行为自体法两大部分。在侵权行为领域,自体法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自体法理论在我国立法中也有所反映,它可以说是“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互补的产物,对法律适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不宜以一章或一编的形式规定在民法典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我国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11--2013年的国际私法学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阶段,国际私法学者在涉外合同、涉外侵权、公共秩序保留、法律适用等传统领域仍有持续关注,而在涉外产品责任、涉外网络问题、涉外物权等领域扩展出新的研究内容。近3年研究重点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条款为基点讨论国际私法各领域问题。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国际私法学的研究总体处于稳步向前的态势,紧跟国际私法学潮流趋势,特别于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做得较以往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法产生之后,自然法学派为其存在和理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或是具体规则,无不受到自然法学派理念的影响。作为国际法雏形的“万民法”,与自然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文艺复兴之后的学者们更在自然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国际法体系。因此,自然法学派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是值得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