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部位是设计和施工的重点部位,属多发生问题部位.以公路工程中的高边坡为例,介绍了边坡的变形类型,并对高边坡变形的条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高边坡的勘察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减少高边坡变形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孙燕琴  朱泓 《科技通报》2022,(8):74-78+84
土质高边坡和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在自然环境和工程实践中均较常见,自然工况下其稳定性差,边坡失稳后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土质高边坡和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收集海南某水利枢纽勘察、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现场边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验证。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边坡地质参数的取值、边坡稳定计算公式选取和计算参数的折减范围。边坡开挖后需根据坡体的实际地质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边坡稳定和加固处理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高边坡治理常常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技术,也是确保工程安全和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重庆某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判,初步建立边坡稳定性评判的层次分析模型,对边坡稳定新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道路工程的高边坡病害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边坡失稳治理的具体措施,以某电厂站场的高路堤边坡失稳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该边坡滑坍的原因,并进行了边坡整治的具体设计,施工效果较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邢恩达  曹丽  卢斌强 《科技通报》2021,37(10):101-105
以温州市专供料场露天矿高边坡为工程依托,对边坡局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利用岩土分析软件FLAC 3D对实时监测区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监测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来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根据监测和模拟分析结果可知:边坡在监测初期位移值变化较大,之后变化值便趋于平缓,最终累计位移值在安全警戒值内,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的状态,但不排除局部出现滑坡的可能性;边坡的坡脚处容易出现挤压破坏,坡面可能发生现拉应力导致的地表裂缝,应对边坡的坡脚和表面进行安全支护;高边坡的累计位移值与坡高成一定的正比关系,随着高度的增高,位移值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1)
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对工程建设后期运行有着重大影响,而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复杂,在边坡治理过程中,首先查明边坡岩土体结构特征,对边坡岩土体进行工程地质单元划分,不同的地质单元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既能有效对边坡进行支护,同时也能减少工程投资,是边坡支护设计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露天矿高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到矿山施工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矿山开采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温州露天矿开采边坡为背景,综合分析了高边坡周围的地形地质条件,对边坡进行了表面位移、竖向位移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探究了露天矿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其分析原因.监测结果表明,该矿山边坡西南方向位移变化较大,出现局部滑坡的概率较大,应加强防护;而爆破是影响边坡变形的直接因素,爆破次数与边坡变形位移量趋势基本一致.目前边坡累计位移量未达到警戒值,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而知的边坡位移变形的原因和趋势,可为类似沿海露天矿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采取经济有效的加固防护工程措施和正确进行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高边坡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实例,对该边坡原有防治措施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设计和施工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边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造成其不稳定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对边坡的加固防治不是一种方法就能解决的,在实际工程实例中,边坡加固往往是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本文结合某公路的高边坡的相关工程案例,对边坡稳定的加固的治理措璇做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边坡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地震。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又形成了很多人工高边坡,这些边坡的变形与稳定影响工程安全。因此,开展边坡的安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边坡工程监测中常用的测量设备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可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有规范、理论和工程经验,对地下结构中的水土计算原则和浅深埋界限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给出了浅埋地下结构竖向土压力计算的3种理论,即土柱理论、比尔鲍曼理论和谢家理论,并对三个理论在规范计算方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系统给出了浅埋地下结构土层压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落差高角度边坡进行了支护设计:根据设计规范和相关设计经验,经过勘查、分析,根据边坡坡率和地质条件,垂直高度44.0m范围边坡分两部分进行加固,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加固方案,主要包括不同支护框架结构和支护参数设计支护设计,筹建方选择了方案1,即高度0~20.0m范围边坡采用锚杆框架结构和锚索框架结构进行支护,高度20.0~44.0m范围边坡采用锚杆框架结构进行维护,同时进行了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某隧道的稳定性情况,针对该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给出稳定性评价情况,结果表明:围岩岩性为强~中风化砂质板岩,岩体不完整,岩质软。自稳能力无~较差,稳定性差,易发生坍塌事故,建议适当调整路线纵坡坡率。  相似文献   

14.
王蓉 《大众科技》2013,(5):65-67
文章通过阐述羚山泵站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羚山泵站进水前池右侧基础边坡滑坡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支护处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基础及边坡滑坡的问题,保障羚山泵站的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景怀文  李岳  赵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37-237,252
以某边坡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的宏观地质表现,边坡整体稳定性情况,并反演了滑面上的参数,包括了粘结力和内摩擦角,表明:现场大剪试验较为接近实际情况,东区及西区部分地段有滑带,但无明显滑面,较现场试验隋况稍好一点,对不同情况建议了不同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16.
瑞金至寻乌高速公路位于赣南地区,开挖形成的路堑边坡以砂岩、泥岩、粉砂岩为主,其强度低、易风化,且遇水软化、崩解,水稳定性差。在对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破坏模式,为避免开挖过程中边坡出现顺层滑动,宜边开挖边加固。水是诱发顺层边坡失稳的主导因素,设计中应加强防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性分析是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及开发利用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及分析得出深圳东部海岸带的主体地质景观类型为地质地貌景现共47个,占总体景点数量的72.3%,其中主要的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貌遗迹和海岸地貌遗迹,分别为7个和27个.占总量的10.8%和41.6%.东部海岸地带面积约437km2,以国家级、省级地质遗迹景点为主,数量及比例分别为22.44%和21,42%.以高程、坡度、植被、土地利用、道路距离、景观等级及景观类型等因子聚类,得到3种影响类型:未受影响景点类型、轻度影响景点类型、威胁严重景点类型.据此确定了9个要重点采取保护措施的景点以及26个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景点.最后从景点的环境敏感性角度,对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调统一提出了景点保护模式.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俊江 《科技通报》2012,28(6):89-91
水文地质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内容,需采用测绘、钻探、物探、试验等多种工作方法,掌握建筑场地地下水类型和赋存状态、主要含水层分布规律等水文地质条件,测定水位、流向、流速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地下水上浮作用、稳定性影响和腐蚀性评价。本文以重庆合川尚信国际广场项目为例,对重庆地区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工程地质性质测试的叙述,明确了其在工程建筑、边坡护理及井筒检查勘探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并由此得出结论:工程地质性质测试是一切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石,更是露天矿的边坡护理及矿井检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牧区作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典型牧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初步确定草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为科学制定草地退化治理措施与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2000年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退化草地面积较大,由于草地沙化引起的草地退化占退化总面积的43.79%。从空间分布来看,草地退化主要发生于坡度≤5°的区域,海拔高度与退化率呈反比关系,阳坡和半阴半阳坡草地退化率明显低于阴坡;草地退化率随离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8km的区域已基本不存在草地退化现象;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主要是迁移过程中由于牲畜采食和践踏造成的,与居民点相比影响较小。以上这些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强烈干扰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该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