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地质遗迹类型的正确划分是确定研究地质科学价值的前提,是实施地质遗迹有效保护的科学依据。根据地质景观特征,将黑龙江兴安大峡谷地质公园自然地质遗迹,划分地层剖面遗迹、岩浆侵入体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四大类,进而再详细划分出十三亚类,使园区地质遗迹特征轮廓非常清晰。该划分方法对于我国同类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磴口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以沙漠、狼山、黄河为主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本文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并做综合评价.得出综合定量评价值为80.88分,属二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在地质遗迹景观和地貌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坚持遵循旅游开发原则,实施相应开发措施,做到既能发挥旅游优势又能保护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代,由于地球的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许多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这就是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可分为5种类型:1.有重要观赏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2.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3.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4.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5.有典型和特殊意义的地质灾害遗迹。通过解读这些地质遗迹,有可能揭示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在漫长的46亿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地质变动,这种变动对地球现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诸多奥秘。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种价值的独特自然资源.现实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体现在3方面: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之间;二是各种利用方式之间;三是保护利用程度与资源品位之间.据此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协调性分类,可与常用的成因分类相互补充.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有单一保护型、单一开发型、保护利用双差型与正在协调型等,基本反映出目前主要的协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协调策略:应尽快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法,统一宏观管理体系,建立起权威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相应规范的微观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促进科研、科普旅游、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复杂地形区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形态特征调查困难的问题,提出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以提高调查精度.本文以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调查为例,以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开展研究,首次进行了复杂地貌区大范围倾斜摄影测量与基于三维场景的地质遗迹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研究.首先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研究区测量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和遥感影像数据,并建立研究区地貌三维实景模型;其次基于三维场景开展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对复杂地貌单体形态特征进行精细化量算,对纵向崖壁等微地貌特征进行精细化解译,获取地貌景观单体精确形态特征参数和崖壁微地貌特征信息,定量化定义了峰、嶂、谷等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类型.本文成果对其他类型复杂地貌区地质遗迹调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以地貌、地热资源和综合遗迹遗址为保护对象的三大类.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广东省国家地质公园基本实现了地质公园所具有的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科学普及与环境教育的功能,但由于受客源市场以及公众认知度等影响,其开发的程度不一,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同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旅游开发、轻科学研究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时策是加大科研力度,合理规划、开发与保护并重.  相似文献   

7.
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境内,包括峡谷群园区、九龙峡园区、云梦山园区三个园区,是一个集峡谷群、瀑布景观、沉积构造、岩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美学、科普及旅游价值,针对重要且稀有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地质公园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志英 《金秋科苑》2010,(24):227-227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大亚湾海岸带具有生态边缘效应、文化生态意义和城市文脉传承等生态学内涵,具有明显的区位空间优势,其开发利用宜就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采取生态保护、生态利用和生态创造的原则,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促进海岸带持续发展。保护原生态海岸景观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镜泊湖     
《金秋科苑》2012,(17):94-95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的宁安县,距牡丹江市区110千米。地质公园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水体景观、花岗岩地貌。园区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两山脉之间,南西高北东低,海拔241~1109米,最高点1109米,最低点241米,相对高差多在100----500米之间。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3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凤凰山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4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包括峡谷瀑布景区、高山奇观景区、大石头河山水景区、金秋五花山景区、民俗风情景区、原始森林保护景区共计"六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3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2处,地方级地质遗迹16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2010,32(6):1057-106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贤斌  刘红玉  傅先兰 《资源科学》2010,32(9):1741-1745
以江苏盐城海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和 优势度影响,并探讨人类干扰强度、湿地景观变化与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①1987年-2007 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和景观优势性呈减小趋势,景观多样性呈增大趋势,缓冲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最显著;③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实验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景观生态过程和联系减弱;④随着人类干扰度的增加,自然湿地比重和景观连通性也相应下降,并且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岸带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海岸带地区发展。文章从我国海岸带污染现状、成因、国际管理实践和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出发,概要介绍了我国海岸带地区不同介质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提出了污染源控制、生态屏障建设、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区域规划等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海岸带地区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诚 《资源科学》2013,35(5):950-957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局协调,可以促进案例区岸线有序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胜  朱珊珊  党丽娟 《资源科学》2014,36(8):1739-1747
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环境容量较大,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人口的集聚之地。海岸带同时具备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生物物种栖息地等功能,其资源环境的开发逐渐加剧了对生态空间的破坏。本文在建立海岸带生态空间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辽宁省30m格网的DEM、沿海各县市区土地资源大调查的生态类用地、《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数据,对辽宁省海岸带陆域、海域生态空间进行生态重要性和环境胁迫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的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辽宁海岸带被划分为4类重点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河流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海岛海岸保护与侵蚀防治。研究成果为规范沿海各类开发活动、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以及编制沿海各地区相关规划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在不同尺度下对生态空间的划分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洪军  孔月姣 《科教文汇》2011,(31):144-144,159
自2005年中央第一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速度加快,乡村景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农村乡土文化和地方性特色流失严重。基于此,对乡村景观设计中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金华市汤溪镇鸽坞塔村景观设计作为案例,探索以地方特征为引领的乡村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带一路"文化遗产赋存环境背景特征,以及遗产构成的时间、空间与材质特征的观察分析,指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总体处于不容乐观的情形。"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4个问题:(1)环境变化引起文化遗产的损毁严重;(2)风化剥蚀作用引起文化遗产的老化与病害一直在进行;(3)人类经济活动与过度旅游造成的破坏逐渐加剧;(4)战争与盗掘恶性破坏近年变得尤为引人关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5条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共性病害与保护的国际合作研究;(2)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遗产保护与监测中的作用;(3)加强文化遗产联合综合开发利用研究;(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明新融合;(5)推动共同发展实现文化遗产自觉保护。"一带一路"建设要文化先行,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增强吸引力,形成一个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面向全球化战略架构的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合作共赢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文静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我国许多地质遗产旅游区均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了黄河石林遗产资源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分析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最后,提出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理念,并构建了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文创旅游共融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指导黄河石林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业发展,推动地质遗产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日益蓬勃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果的今天,高校环境景观建设中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关注。古往今来,均衡发展以及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该文简要分析高等院校环境景观建设中与原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并对于其教育意义与作用提出了一些保护和教育设计方法,期盼能对将来高校环境景观建设中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教育作用设计贡献些许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