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课堂教学作为渗透科学本质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策略。基于科学本质的概括与解读,教师应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揭示科学是一种探究;展示技术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的态度和精神;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需要证据;合理地运用科学史实激活"静态"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是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开展科学的本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建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策略,使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关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结果,并总结理科教育中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课程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持有怎样的科学本质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会进行怎样的科学本质观教育,从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为止,笔者开展了以高中物理教师为对象的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7.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永平 《教育科学》2005,21(3):59-61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教师具有理想的科学本质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对象是51位初中理科教师,调查工具是含有9个开放式项目的问卷。调查表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论文对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从文化根源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以“苯”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点,以当代科学本质观为思考理念,进行“苯”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一、研究背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是现今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本质观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它是一个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与科学事业等本质特征的观念系统[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符合科学方法理念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生动情境,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本质包含三个维度: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与人类社会。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高中阶段应展开全面的科学本质观教育。在进行科学本质观教育时,可以从了解、理解、相信三个不同的目标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维度。高中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必须注重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不仅要获得诸如细胞、遗传、进化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学习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即"科学本质"。高中生物学教材其内在的科学本质观,对于高中生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2.
俞丽萍 《生物学教学》2009,34(10):16-18
科学本质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史,阐明了科学本质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3.
<正>"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现状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重点小学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现状,本研究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对市内四所重点小学的9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1)小学生对于科学本质不同维度的认同度差异很大,对科学事业的认同度最高;(2)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的累积性、公开性、重复性、局限性认同度较高,科学知识的认识性、相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科学本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理科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也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认识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182位中学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和20名中学物理教师的个人访谈结果,表明物理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尚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提出了教师教育如何提高物理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而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成分就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强调了要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基于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才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正确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早在1907年,美国科学和数学教师联合会(Centr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就倡导形成科学本质观(NOS)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目标(importantgoa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科学本质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策略,并以课标对科学本质的描述入手,举例论述如何应用该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使用科学本质观问卷对高师职前科学教师进行施测。调查结果显示,职前科学教师对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方面的认识仍处于较朴素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借鉴博雅教育的思想,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开设HPS显性课程,在教学中有效运用HPS教学模式;渗透STS教育,提高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理解生物科学本质,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开展指向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构建科学本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融入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浙江省6个地区10个县市197名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比较落后。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重视。我们认为,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教育,加强STS 教育和对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热点的关注,可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