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复数在高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题量减少,难度降低.通常就考一题,或者是客观题,或者是主观题,均为中低档难度题.复数的概念与代数的运算是本章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2.
编制小学数学开放题,从总体上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现有的一些封闭题加以改造,使其变成开放题;另一种是创造开放题。本文将按照第一种思路,谈谈从改变封闭题入手,编制开放题的常用方法。  1.改变一个条件,使封闭题成为开放题。  例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常常有这样的封闭题:在 58个苹果中,至少拿去几个后,余下的苹果就可以平均放到 7个盘子中 ?这个题目由于有“至少”加以限制,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如果改变这个封闭题的条件,在原题中把“至少”两个字去掉,把原题改变成:在 58个苹果中,拿去几个后,余下的苹果就可以…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引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的基本职责.而“题”是中学阶段“数学问题”的主要形式,因此,“玩好题”是数学教师的责任、追求,也是数学教师的幸福之一.那么,什么是“玩好题”呢?笔者认为,“玩好题”包含3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把题玩好,二是玩好的题,三是让题好玩.“玩好题”能使数学教师在业务上如虎添翼,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对化学学科的考查符合《理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在传统上力求创新,如推断题是多年高考的传统题型,而今年在命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2002年理综试题23题是有机推断题,25题是无机推断题,本文对这两题作出解析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清人薛雷《一瓢诗话》指出:“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此话说明审得题魂的重要,抓住题魂,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话题作文惟有题魂是不开放的,其它都是开放性的,可见抓住题魂正是话题作文惟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不定项选题是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辨别、综合等多种能力的题型,答案不具有唯一性,也是同学们在中考中容易失分的一种题型。做好不定项选择题,我认为审题是关键。 一、审清题干与题枝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做不定项选择题时,往往忽视题枝与题干的关系,注意力多集中在题枝的对错上,凡是正确的就选,这是个通病。其实选与不选,关键不在于题枝的对错,而在于与题干的关系。例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互为条件,表现在: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B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C…  相似文献   

7.
王远琴 《中学理科》2000,(11):43-45
近来物理习题中出现一种“信息题”,这种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也在书外”.题目知识背景是新的,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有些知识也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但在题中作了提供.如何解答物理信息题,这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并运用这些新的知识信息,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答物理信息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朱如平 《考试》2004,(7):107-109
2004年高考的理综试题(满分300分)中,化学占108分,其中包括8道6分的选择题。在非选择题中,26题(16分)属于以铝热反应为载体的无机题,27题(14分)是以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为背景的有机题.28题(14分)是考查电解与萃取的实验题,29题(16分)是与“非典”相关的综合实验题。现将理综化学科非选择题分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学军 《湖北教育》2001,(11):42-42
数学开放型题形式多种多样,若其未知要素是题设,则称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要素是推理,则称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要素为结论,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开放性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春条件、策略都需要学习主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行设定、寻找与构建,则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加强读题训练。学习应用题最关键的一关是读题。因为不认真读题就无法理解题意,那么怎样读题呢?我认为读题方法多种多样。如先齐读,教师再读题。齐读使学生大概了解题意,在齐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读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题意。除上述读题方法外,还有互相听读或男女生分别读题。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发言,说出该题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1…  相似文献   

11.
与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目的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事功上对古今似有偏重,但司马迁基本上还是坚持了等视古今的理性态度。因古今在揭示天人关系上的同等地位,司马迁既反对崇古也反对厚今。因而在处理古今关系上他强调“古今一体”而要求通晓古今之变。司马迁对古今的态度及其对古今关系的认识与其历史观密切相关。因古今时长的可调性,从宏观上看,司马迁在审视古今历史发展的总体历程时采取了循环论模式;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司马迁在审视具体的古今变化时又秉持明显的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12.
豆的本义为古食内器,其今义在古代用“菽”表示。“豆”的字形演变反映了这种古食肉器的形制、种类及其历史变化,这种变化与先民饮食技艺的改进有关。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译佛典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通俗性,随着佛教的弘传而直接影响中古汉语词汇系统。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俗语词剧增。本以中古汉译佛典《六度集经》为对象,从中爬梳中古俗语语汇,以大量实证材料,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中古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17世纪无疑是小说观念突破的重要阶段。而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恰好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化。谢小娥故事在历史的流转中,改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了各取所需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说明,在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小说并不与虚构构成对应关系,倒和"史真"(历史真实)联系密切,这就为谢小娥故事从文学流转到历史提供了机会。小说的慕史倾向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那些文学向历史流转的古代作品提供了基础。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早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之变迁历程中,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上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直接促成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对“空间”表现模式的成熟。这种“变化”应该是与东汉晚期以来,当时士大夫画家阶层在绘画理论构想与绘画实践活动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独特的关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古籍卷帙浩繁。种类繁多。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学、艺术、语言字、地理、天历算、医药等诸多方面。它是中华多民族大家庭化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的人类优秀化遗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许多很好的民族古籍书目。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古籍书目控制产生了近乎本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成就。为建立国际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概览印度婚姻从古至今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述古代印度人和现代印度人对婚姻的不同看法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印度婚姻从古至今的嬗变。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印度的婚制和结婚方式、结婚仪式、婚姻生活和嫁妆。最后总结归纳印度婚姻的嬗变,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印度的婚姻及其改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资料,例如“刑”、“狱”、“幽人”、“讼”、“寇”等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古音学代表人物都未尽废叶韵之说,他们或直接以叶韵名目解释上古韵文随韵改读现象,或用叶韵之法而易其名目.这种叶韵观建立在古韵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是清代古音学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